中医古籍
  • 5类人如何调养

    每年的4月20日前后为谷雨节气。谷雨有“雨水生百谷”的意思,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常言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气温都在12℃以上。此时,随着气温迅速回升,降水逐渐增加。在我国北方,谷雨节气的气温虽以晴暖为主,但早晚仍时冷时热,早出晚归的人更应加倍小心地呵护自己,避免不必要的病痛发生。而在南方,气候已变得湿热交加,常常让人一整天感觉很不舒适。对此,广东省中医院肝病专科主任池晓玲教授指出,谷雨养生除了早睡早起、平心静气以养肝外,可选择静中有动的运动如太极拳等,运动时不宜出汗过多,以免阳气外泄。饮食方面,应注重清热祛湿、益肺补肾,可多进食玫瑰花、佛手、陈皮、白术等。池晓玲就人的体质特点从五个方面给我们讲述如何进行调理。

    木形人宜疏肝健脾

    体质特点:肤色苍白,头小,面长,两肩宽阔,背部挺直,身体瘦弱,手足灵活。

    饮食调养:宜多服疏肝健脾、清热祛湿的食物,如薏苡仁、山药、玫瑰花、郁金等。

    药膳推荐——郁金佛手蜜饮:郁金15克,佛手12克,蜂蜜30克。将郁金、佛手用冷水浸泡20分钟后,入锅,加适量水,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待药汁转温后调入蜂蜜即成。有疏肝理气、清热解郁的功效。

    火形人宜疏肝解郁

    体质特点:皮肤赤色,脊背肌肉宽厚,脸形瘦尖,头小,肩背髀腹匀称,手足小,步履稳重,性情急。

    饮食调养:宜多服疏肝解郁、清热祛湿的食物,如青瓜、蒜薹、枇杷、杨梅、番茄、扁豆、薏苡仁、木棉花、郁金、猪苓等。

    药膳推荐——扁豆苡仁粥:扁豆20克,薏苡仁30克,木棉花30克,猪瘦肉200克,粳米200克。将猪瘦肉洗净,切片,扁豆、薏苡仁、木棉花洗净,与淘洗干净的粳米一同放入沙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成粥。有清热健脾祛湿的功效。

    土形人宜健脾祛湿

    体质特点:皮肤黄色,面圆,头大、肩背丰厚,腹大,腿部壮实,手足不大,肌肉丰满。

    饮食调养:宜多吃清热祛湿、健脾理气之品,如冬瓜、香蕉、菠萝、陈皮、山药、扁豆、薏苡仁、鸡蛋花等。

    药膳推荐——半夏山药粥:法半夏15克,鲜山药200克,陈皮5克,粳米200克。将法半夏用温水淘洗数次,以除去矾味,再将山药洗净去皮,切成丁。把法半夏、陈皮放入沙锅内,加适量水,煎取300毫升清汤,去渣后放入淘洗干净的粳米、山药,加适量清水,熬煮成粥。有健脾和胃祛湿的功效。

    金形人宜疏肝清热

    体质特点:体形比较瘦小,但肩背较宽,方形脸,鼻直口阔,四肢较瘦,动作敏捷,肤色较白。

    饮食调养:可多吃疏肝清热、益肺补肾之品,如枇杷、茉莉花、薏苡仁、冬瓜仁、蜂蜜、桑椹、芝麻、花生等。

    药膳推荐——薏苡仁芡实橘皮粥:薏苡仁50克,芡实15克,橘皮5克,粳米200克。将薏苡仁、橘皮洗净,与淘洗干净的粳米一同放入沙锅,加适量水,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煨熬成粥。有疏肝解郁、培补脾肾的功效。

    水形人防寒湿入侵

    体质特点:体形比较胖,偏矮,头较大,腮部较宽,腹部较大,肤色偏黑,腰臀稍大,手指短,发密而黑,怕寒喜暖。

    饮食调养:预防寒湿入侵,避免久居湿地,应多吃健脾祛湿之品,佐以调补肝肾之品,如山药、土豆、扁豆、鲫鱼、猪肉、茯苓、土茯苓等。

    药膳推荐——参枣米饭:太子参15克,陈皮6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猪苓10克,大枣20克,粳米250克。将党参、陈皮、白术、茯苓、猪苓、大枣放在锅内,加适量水泡发后煎煮半小时,去渣取汁备用。将粳米淘洗干净,放入锅中,加入药汁及适量清水,用大火煮沸,小火煮成米饭即成。有补气养脾和胃的功效。(任珊珊)

更多中药材
  • 打呼噜是一种疾病,打呼噜比较多的是胖人,因为好多胖人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所以容易打呼噜。打呼噜就是我们睡觉时,坐着时气道是通畅的,躺着时腺样体盖住气道了,轻的话可以不管,但是重的话,我们医学上叫睡眠障碍综合征,严重的人睡觉的时候都能憋醒......
  • 中药太苦加点糖?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但是很多儿童还是忍不住那个苦味,喝几口就吐掉。因此很多妈妈在给孩子煎煮中药时,怕味太苦会在汤里放很多白糖。其实主要是不能甜蜜蜜的,因为使用蔗糖有一定的禁忌范围,对于正在服用化湿理气的中药时,加糖反而会对......
  • 因为我们中医治病讲究六经辩证,对某些经络有问题的疾病,我们可以使一些引经药物,使得这个药物达到我们针对的经络效果更好一点。一般的老中医开化药药引,大枣啊,生姜,还有葱白。这个生姜呢,主要是一个可以佐治我们的方子中的寒凉的药物啊。大枣呢,其实......
  • 姜是我们生活中的常用调味剂,殊不知姜对于手脚冰凉也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如果你手脚容易凉,不妨在做菜煲汤的时候多放点生姜,也可以用生姜煮水,如果没有糖尿病的话,还可以放些红糖与生姜一起煮,经常饮用可以起到缓解手脚冰凉的作用。还可以采用生姜1两+......
  • 一、脚气频发,体内湿气太重的时候,湿气容易聚集在身体的下部,湿气重的时候,体内的湿邪就常沿着经络下至足底的部位,从而引起脚气病。二、便溏如水,湿气重的人大便的形态一般都不正常,夹带一些没有消化的食物,有的烂软如泥,气味腥臭,排便不爽,容易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