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14。阳明衄血热在里,太阳衄血热瘀经,太阳头痛目瞑兆,阳明漱水不咽征。衄后身凉知作解,不解升麻犀角清。未咽表实麻黄汗,里热犀角苓连同。
【注】阳明衄血热在里也。太阳衄血热瘀经也。太阳失汗则有头痛目瞑之兆,阳明失下则有漱水不欲咽之征。衄血之后,身凉脉静,知作解也。若仍不解,知衄未尽,热留于营也。无汗表热,宜升麻葛根合犀角地黄汤清解之;欲作衄未衄者,表实宜麻黄汤汗之,里热宜犀角地黄汤加芩连清之。若表实里热者,则又当合二方两解之。
《普济方》(公元 1406 年)明.朱橚等撰。 共168卷。凡 1960 论,2175 类、778 法、61739 方 239 图。 收载方剂最多。《本草纲目》中附方有不少是从此书采录的。
14。阳明衄血热在里,太阳衄血热瘀经,太阳头痛目瞑兆,阳明漱水不咽征。衄后身凉知作解,不解升麻犀角清。未咽表实麻黄汗,里热犀角苓连同。
【注】阳明衄血热在里也。太阳衄血热瘀经也。太阳失汗则有头痛目瞑之兆,阳明失下则有漱水不欲咽之征。衄血之后,身凉脉静,知作解也。若仍不解,知衄未尽,热留于营也。无汗表热,宜升麻葛根合犀角地黄汤清解之;欲作衄未衄者,表实宜麻黄汤汗之,里热宜犀角地黄汤加芩连清之。若表实里热者,则又当合二方两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