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高血压患者护理中药药液浴足

    浴足法属中医外治、护理方法之一,许多中医工作者发展了中药浴足方法,用于治疗、护理高血压,疗效稳定比较。在家庭护理时,也不妨采用,药品采买、置备方便,效果不错。现介绍如下:

    1.药用茺蔚子、桑树枝、桑树叶各10~15克,煎汤约1500毫升,俟稍凉即倒入盆内,泡脚30分钟,洗后上床休息。收缩压降低2.67kPa 以上,舒张压降低1.33kPa 以上。一般泡脚后30分钟 降压,1小时后作用最强,维持4~6小时,经1~2次即可恢复基础血压。茺蔚子有散瘀消肿利尿之功效,桑枝、桑树叶可散瘀通络,三药合用可增强利尿消肿作用,降低有效血循环量,从而达到降压目的。

    2.用钩藤浸液浴足

    药取钩藤20克 剪碎,布包冰片少许,于每日晨起和晚睡前放入盆内并加温水浴足。每次30~45分钟,早晚各1次,10天为一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82%,见效后续治2~3个疗程以巩固疗效。钩藤性味甘苦微寒,清热平肝,熄风止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所含的钩藤碱、异钩藤碱以及18、19-去氢钩藤碱等具有降压、镇静作用。主要作用于中枢,与交感神经的阻断有关。但其有效成分在煎煮时极易损失,故采用浸泡外用,既能充分保留有效成分,又同样能发挥其药理作用。加入冰片,意在有助挥发、渗透。

    3.药用牛膝、钩藤各30克,水煎,每日晨起和晚睡前浴足,每次30~40分钟,以不适症状减轻或消失为1疗程。总有效率为88%。取牛膝入肝肾并引血下行,用钩藤清肝热平肝阳,二药合用使上亢之阳得以平降,虚损之阴得以调补。认为高血压病乃人体阴阳失调所致,此方浴足可调人体阴阳,使阴平阳秘,疾病可除。

    4.用磁石、石决明、党参、黄芪、当归、桑枝、枳壳、乌药、蔓荆子、白蒺藜、白芍、炒杜仲、牛膝各6克,独活18克,煎汤浴足,降压效果很好。

    5.用吴茱萸15~30克,茺蔚子、益母草各60克,牛膝30克,水煎20分钟,乘热熏洗双足,每次30分钟,每日2次。吴茱萸之辛温通达,茺蔚子、益母草活血通脉; 牛膝引血下行,引阳下达。对于治疗高血压之头痛、眩晕、面红目赤,对缓解症状及降低血压均有效。

更多中药材
  • 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该病在临床上的死亡率较高,仅次于胃癌和食道癌,肝癌在早期的症状并不是很明显,所以当人们发现它的时候已经到了中晚期了。这时肝癌的治疗难度相对较大,但是患者也不可放弃,一定要积极治疗。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肝癌到了中期有......
  • (1)楝邪金汤组成:八月札15克,川楝子9克,大腹皮15克,桔皮12克,桔叶12克,枳壳9克,木香9克,佛手片6克,郁金12克,莱菔子12克。加减:湿热内蕴加蒲公英、垂盆草、白花蛇苦草、由基黄、茵陈、山栀、黄芩、黄连、石上柏、大青叶、板蓝根......
  • (1)气滞血瘀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消积。处方:柴胡、黄芩、白芍、郁金、桃仁、?虫、白术、大黄、由三七(先煎)各10克,莪术15克,半枝莲、鳖甲(先煎)各30克。加减:有尿赤便秘等热象加七叶一枝花、白花蛇舌草、龙葵;伴苔腻、脉弦滑或濡,胸闷恶......
  • 1、辨证论治(1)肝郁气滞主症:胸腹痞满,食后胀闷更甚,易怒易躁、胃纳差、呃逆、恶心、乏力。舌苔黄腻,脉弦。治则:疏肝理气,和胃解毒。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2)气滞血瘀主症:两胁胀痛或刺痛,腹部结块,推之不移,胸闷腹胀,纳呆乏力。舌淡红或......
  • 乙肝患者是否多数要变为肝硬化或肝癌,肝炎病人如何防止发展成肝硬化及肝癌,经专家研究表明,诱发肝癌的因素有:肝炎病毒感染与黄曲霉素、饮水污染、酗酒、吸烟、亚硝胺、微量元素失调以及遗传,人体内的肝脏细胞由于上述因素的综合影响可能会失去正常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