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清臣曰:痰涎阻塞清道,亦致猝倒昏愦,口噤不语,但痰有风痰、寒痰、湿痰、火痰之别,不可不辨。
中风痰,青州白丸子:生白附子、生川乌、生南星、生半夏丸服。
中寒痰,附子理中汤加苓、夏、姜汁、竹沥。
中湿痰,涤痰汤:人参、茯苓、橘红、半夏、南星、枳实、菖蒲、甘草、竹茹。
中火痰,礞石滚痰丸:礞石煆(煆,音xiā,火气盛。)一两、大黄、黄芩各八两、沉香五钱,研末,为丸服。
(公元 1564 年)明.李时珍(东璧,濒湖)著。一卷。论述脉象 27 种,对于脉的体状、相类、主病都作了七言歌括,便于诵读学习。并批解了高阳生的《脉诀》。
清臣曰:痰涎阻塞清道,亦致猝倒昏愦,口噤不语,但痰有风痰、寒痰、湿痰、火痰之别,不可不辨。
中风痰,青州白丸子:生白附子、生川乌、生南星、生半夏丸服。
中寒痰,附子理中汤加苓、夏、姜汁、竹沥。
中湿痰,涤痰汤:人参、茯苓、橘红、半夏、南星、枳实、菖蒲、甘草、竹茹。
中火痰,礞石滚痰丸:礞石煆(煆,音xiā,火气盛。)一两、大黄、黄芩各八两、沉香五钱,研末,为丸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