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医学真传》 气血

    作者: 高秉钧

    人之一身,皆气血之所循行。气非血不和,血非气不运,故曰气主煦之,血主濡之。气与血无处不有,今举其概。肺主气,乃周身毛皮之大气,如天之无不覆也。经云∶宗气上出于肺,以司呼吸,一呼一吸,内通于脏,故曰呼出心与肺,吸入肝与肾。又三焦出气,以温肌肉,膀胱津液随气化出于皮毛,故曰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又六脏六腑为十二经脉,荣气行于脉中,卫气行于脉外。由此观之,则五脏六腑,十二经脉,上下内外,游行环绕,无非一气周流,而健行不息,此人之所以生也。然气为主,血为辅,气为重,血为轻,故血有不足,可以渐生,若气不立,即死矣。夫人周身毛窍,乃大气之环绕于外,而毛窍之内则有孙络,孙络之内则有横络,横络之内则有经焉。络与经,皆有血也。孙络、横络之血,起于包中之血海,乃冲脉、任脉所主,其血则热肉充肤,澹渗皮毛。皮毛而外,肺气主之;皮毛之内,肝血主之。盖冲任之血,肝所主也。其经脉之血,则手厥阴心包主之,乃中焦取汁奉心化赤之血也。血海之血,行于络脉,男子络唇口而生髭须,女子月事以时下,皆此血也。心包之血,行于经隧,内养其筋,外荣于脉,皆奉心化赤之血也。血海之血,出多不死;心包之血,出多便死。是又络脉之血为轻,而经脉之血为重也。经云∶阳络伤,则吐血;阴络伤,则便血。此血海之血也。一息不运,则机针穷,一丝不续,则霄壤判。此经脉之血也。血、气二者,乃医学之大纲,学人不可不察也!

更多中医书籍
  • (公元 752 年)唐.王焘著。四十卷。搜集唐以前的许多医药著作,编为 1104 门,载方 6000 有余,是重要的中医著作之一。

    作者:
  • 作者:
    邹存检
  • 作者:
    马培之
  • 《外科证治全生集》,又名《外科全生集》,1卷,刊于乾隆五年(1740)。王维德整理祖传秘术及生平经验而成《外科全生集》。此书后经清末马培之重新分卷并作评注,以前集三卷、后集三卷流行。

    作者:王维德(l669—l749年)字洪绪,别号林屋散人,又号定定子,江苏吴县洞庭西山人,清代外科学家。撰《外科证治全生集》。

    作者:
  • 作者:
    高思敬
  • 作者:
  • 作者:
    朱世杰
  • 《外科启玄》(公元 1604 年)明.申斗垣(拱宸、子极)着。十二卷。论述外科各病证治,有图有方,叙述内服外敷,针灸灸烙、熏点、刀割等法,都切实可行。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