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口病提纲〕 燥热填胸口病成,根源独属足阳明,浊阴不降殊为逆,唇吻肿疼臭恶生。
甘草黄芩汤
(证附) 石膏甘草共黄芩,半夏茯苓性主沉,湿热熏蒸原可治,口中秽恶莫能侵。
贝母元参汤
黄芩甘草共元参,贝母同施更益阴,专治口疮兼热肿,胃中浊气暗销沉。
桂枝姜苓汤
(证附) 脾湿翻惊胆火生,下寒上热口疮成,茯苓芍桂元参用,再入姜甘法益精。
(公元 1770 年)清.魏之琇(玉璜)编。原六十卷。经王孟英新增重编为三十六卷。 分 345 门,集录清以前历代名医的验案,包括临床各科,尤以温热病更突出。某些病案有王孟英按语。
〔口病提纲〕 燥热填胸口病成,根源独属足阳明,浊阴不降殊为逆,唇吻肿疼臭恶生。
甘草黄芩汤
(证附) 石膏甘草共黄芩,半夏茯苓性主沉,湿热熏蒸原可治,口中秽恶莫能侵。
贝母元参汤
黄芩甘草共元参,贝母同施更益阴,专治口疮兼热肿,胃中浊气暗销沉。
桂枝姜苓汤
(证附) 脾湿翻惊胆火生,下寒上热口疮成,茯苓芍桂元参用,再入姜甘法益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