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医学摘粹》 温散类

    作者: 未知

    味苦辛,气温,入手太阴肺、足太阳膀胱经。入肺家而行气分。开毛孔而达皮部。善泄卫郁,专发寒邪。治风湿之身痛,疗寒湿之脚肿,风水可驱,溢饮能散,消咳逆肺胀,解惊悸心忡。煮去沫,发表去根节。止汗敛表,但用根节。

    味甘辛,气香,性温,入足厥阴肝、足太阳膀胱经。入肝家而行血分,走经络而达营郁,善解风邪,最调木气,升清阳脱陷,降浊阴冲逆,舒筋脉之急挛,利关节之壅阻,入肝胆而散遏抑。极止痛楚,通经络而开痹涩;甚去湿寒,能止奔豚,更安惊悸。去皮用。

    味辛,入手太阴肺经。降冲逆而驱浊,消凝滞而散结。

    味辛,微温,入足厥阴肝经。散寒发表,驱邪除风。

    味辛,性温,入足阳明胃、足太阴脾、足厥阴肝、手太阴肺经。降逆止呕,泄满开郁,入肺胃而驱浊,走肝脾而行滞。荡胸中之瘀满,排胃里之壅遏,善通鼻塞,最止腹痛。调和脏腑,宣达营卫。行经之要品,发表之良药。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汪宏
  • 作者:
    叶天士
  • 作者:
    周扬俊
  • 《温热经纬》(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着。五卷。搜集多种温热病著作,以《内经》,张仲景等之说为经,以叶桂(天士)、薛生白、陈平伯、余师愚等之说为纬,辨别温病的伏气、外感、内容丰 富。

    作者:
  • (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柳宝诒
  • 《温疫论》(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高秉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