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医学摘粹》 凉散类

    作者: 未知

    味辛,微寒,入手太阴肺经。发表出汗,泄湿清风。

    味辛,气凉,入手太阴肺经。发表退热,善泄皮毛。

    味甘,辛性凉,入足阳明胃经。解经气之壅遏,清胃腑之燥热,达郁迫而止利,降冲逆而定喘。作粉最佳,鲜者取汁用甚良。

    味苦微寒,入足少阳胆经。清胆经之郁火,泄心家之烦热,行经于表里阴阳之间,奏效于寒热往来之会。上头目而止眩晕,下胸胁而消硬满。口苦咽干最效,眼红耳热甚灵。降胃胆之逆,升肝脾之陷。胃口痞痛之良剂,血室郁热之神丹。

更多中医书籍
  • 《外科理例》(公元 1531 年)明.汪机(石出、省之)着。七卷,附方一卷。分 154 门、附方 165 个。主张治外科必须根据人体内部的情况,然后求之于外。

    作者:
  • 《外科精义》(公元 1335 年)元.齐德之着。二卷。参诸家方论有关疮肿之说,首载诊候,次论血、气、色、脉、后叙痈、疽、疮、肿的治疗等。强调整体观念,倡导攻补兼施。

    作者:
  • 《外科精要》(公元 1263 年)宋.陈自明(良甫)着。三卷。以外科命名之较早者。对痈疽疮疡等症的因症诊治等,尤其对痈疽的浅深、寒热、虚实、缓急、吉凶生死的辨析,集各家之言,并自立要领 而成书。

    作者:
  • 作者:
  • 作者:
    徐直銈
  • 作者:
    赵宜真
  • 作者:
  • 作者:
    罗浮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