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医学心理学》 专栏杆22-1 变态心理模型

    对心理变态的研究导致了各种各样的解释。人们对心理变态和原因和治疗所持的不同观点,称为模型(model)。目前主要有四种变态心理模型,如下表所示:

    变态心理的四种模型医学模型社会模型行为模型心理动力学模型定义根据综合症状为基础进行诊断病人的表现和社会应激情况诊断术语不重要,个人的适应和行为表现作为人的健康与否的界限潜意识予盾冲突原因很可能是遗传、代谢、生化等躯体因素社会变动和应激:贫变、歧视和失业异常行为是学习获得的予盾冲突、压抑、挫折,父母的虐待治疗住医院、服药或其他医疗改善人们社会经济生活、社会精神卫生行为治疗个人或小组的动力学心理治疗目的治疗精神疾病象治疗躯体疾病一样造成一个健康公正的社会消除无用或变态的行为解除患者的压抑,使其潜在能力获得发展贡献诊断术语、药物治疗了解社会应激、住院和社会价值的作用了解行为如何学习获得,行为治疗认识动机和潜意识;动力学心理治疗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周扬俊
  • 《温热经纬》(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着。五卷。搜集多种温热病著作,以《内经》,张仲景等之说为经,以叶桂(天士)、薛生白、陈平伯、余师愚等之说为纬,辨别温病的伏气、外感、内容丰 富。

    作者:
  • (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柳宝诒
  • 《温疫论》(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高秉钧
  • 《温病条辨》(公元 1798 年)清.吴瑭(鞠通)著。六卷。依据叶桂的温热病学说,明确温病分三焦传变、阐述风温、温毒、暑温、湿温等病证的治疗,条理分明。

    作者: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