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眼上赤脉,下贯瞳人(水火困绝);囟门肿起,兼及作坑(心绝)。鼻干黑燥(肺绝),肚大青筋(脾绝,气不荣;)目多直视(五脏俱绝),睹不转睛(止注)。指甲黑色(肝绝),忽作哑声(气有出无入,脉绝也);虚舌退场门(心绝),啮齿咬人(肾绝)。鱼口气急(口如鱼呷水之状,是气急肺绝),啼不作声(肺绝);蛔虫既出(消食虫是脾胃冷热皆出来),必是死形。
飧泄手足寒难已,手足温易已。凡病困,汗出如珠不流者,死;头毛皆上逆者,死;唇口干、目皮反、口中气冷、手足四垂、其卧如缚、掌中冷者,死。
(公元 605 ~ 617 年)隋.杨上善编注。
原三十卷。已残缺,现存国内本为二十三卷。是《黄帝内经》的一种早期传本的注本。
关于本书的成书年代,有人根据卷首原题杨上善的头衔系唐代官职,以及书中个别字避唐讳,因疑杨为唐人,为唐代著作。但此说也有人表示不同 意见。
眼上赤脉,下贯瞳人(水火困绝);囟门肿起,兼及作坑(心绝)。鼻干黑燥(肺绝),肚大青筋(脾绝,气不荣;)目多直视(五脏俱绝),睹不转睛(止注)。指甲黑色(肝绝),忽作哑声(气有出无入,脉绝也);虚舌退场门(心绝),啮齿咬人(肾绝)。鱼口气急(口如鱼呷水之状,是气急肺绝),啼不作声(肺绝);蛔虫既出(消食虫是脾胃冷热皆出来),必是死形。
飧泄手足寒难已,手足温易已。凡病困,汗出如珠不流者,死;头毛皆上逆者,死;唇口干、目皮反、口中气冷、手足四垂、其卧如缚、掌中冷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