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识别珍珠有妙招

    在朋友怀疑的目光下,我用镊子夹了颗他的“珍珠”,用打火机居然给点着了,冒起浓烟,而同样试验我项链上的珍珠,却只是外表变黑,不燃烧,擦拭后光彩依旧。我告诉朋友,其实这些珠子一看就知道是假货,因为颗粒大小出奇地一致,珠光也差。

    珍珠为传统名贵中药,又是珍贵装饰品,掺假作伪现象严重。

    珍珠类球形,长圆形、卵圆形或棒形,直径1。5~8毫米。表面类白色、浅粉红色、浅黄绿色或淡蓝色,半透明,光滑或微有凹凸,具闪耀的彩色光泽。质坚硬,破碎面显同心性层纹,有的中心存有少许异物。无臭、味淡。

    1.劣质品粒小、形状不圆、粗糙、色暗淡、破碎后断面缺乏层纹、珍珠层薄、内核大者,质次。

    2.伪品常见伪品有:

    假新港珠大小同珍珠,表面白色,具少数凹陷小点,显金属样光泽,呆暗无光彩。系人工加工制成,珠光层为有毒的铅类化合物。置火上燃烧,表面光泽立即变为灰黑色。

    珍珠母加工品多数类圆形、扁圆形,颗粒大小比较均匀。直径约为2~4毫米,表面白色,显金属样光泽,呆暗无光彩。击碎或火烧爆开,可见到断面呈现出微型覆瓦状排列的层片,但无同心性层纹。

    贝壳、方解石等加工品多呈扁鼓形、短圆柱形、不规则多面形或近球形,有一面或两面扁平,大小不一,表面白色或黄白色,略粗糙,微显珠光。烧之不爆裂,表面显灰黑色,余烬呈扁平的块状或碎块状。

    伪珍珠将异物加工成较大的圆粒,接种于珍珠蚌中,经过较短时间,异物表面包裹珍珠层后取出,形成所谓大而光洁的“珍珠”。形状与天然珍珠相似,但表面光泽较弱,断面中央有圆形的砂粒或石决明碎粒,表面有一薄薄的珍珠层。

    3.仿制品一般以玻璃、塑料为原料,作为工艺珍珠制品,极少进入药用市场。

    鉴别珍珠简法

    1.珍珠形态各异,有天然的虹彩珠光和金属样光泽反射,因此每一粒珍珠的光泽都有区别。人造珠形状整齐划一,珠光暗淡。

    2.珍珠互相摩擦后有涩感,与玻璃摩擦仍有涩感。假珠互相摩擦后有光滑感觉,假珠与玻璃摩擦也有光滑感。

    3.珍珠触及皮肤有凉快感觉,用嘴向珍珠呵气,表面会出现气雾状。假珠触及皮肤有光滑感,温暖。

    4.珍珠用小火灼烧,外表会变黑(烟灰),擦拭则光彩依旧,大火烧之,则有爆裂声,天然珍珠较养殖珍珠爆裂声强,裂片为无数较薄的弧形小碎片,银灰色,并伴有七彩光泽,其外围呈半透明状。人造珠形状整齐划一,用火烧会烧焦,有塑料气味,灰烬呈平状或碎块状,色黑无光泽。

    5.珍珠置香蕉水中数分钟,振摇,光彩不减。伪品在香蕉水中稍加振摇,数分钟表面光泽全部脱落,余下的珠体呈乳白色、乳黄色或洁白色,半透明状,无光泽,有的显细密的平行纹理,有的可见小凹点或圆形小孔。

    6.重量相近的珍珠,从60厘米高度自由落在玻璃板上,海水珍珠跳跃高度可达15~25厘米,淡水珍珠可达5~10厘米。伪品因为加了包衣层,自由落在玻璃板上,跳跃高度较低。

更多中药材
  • 小儿惊厥是脑功能暂时紊乱导致神经元导常放电所致,为儿科常见症。一般以1~5岁小儿为多见。临床表现现为突然意识丧失,全身痉挛性或强直性、限局性抽搐,发作时间过久,可因缺氧引起脑组织不可逆性损害。中医学称之为“惊风”,由于发病有急有缓,证候表现......
  • 王业龙 安徽省岳西县王业龙中医诊所决明子味微苦微甘,性平,微凉。归肝、肾、大肠经。功能清热明目,润肠通便。《神农本草经》将决明子列为上品,谓其“主青盲、目淫、肤赤、白膜、眼赤通、泪。服益精光,轻身”。《日华子本草》言其“助肝气,益精;用水为......
  • 魏文浩 魏斋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中医医院倒换法,以金元刘河间(《宣明论方》卷十五)的倒换散为代表方。此方治癃闭不通,小腹急痛,无问久新。亦属关格之病。《诸病源候论·关格大小便不通候》指出:“关格者,大小便不通也。大便不通谓之内关,小便不通谓......
  • 郭俊田 河南省西华县人民医院失瘖有虚实之分。《景岳全书》曰:“喑哑之病当知虚实;实者其症在标,因窍闭而瘖也,虚者其症在本,因精气内夺而瘖也。”《张氏医通》曰:“失音大都不越于肺,然须以暴病得之,为邪郁气逆,久病得之为津枯血槁……”实证 实证......
  • 皋永利 山东中医药大学关于“辨证分型”,中医界又有争论,反对意见认为,“辨证分型”会固化辨证论治的灵活性,有违辨证论治的根本精神,不利于中医临床思维的发展。笔者以为这是对“辨证分型”的误识。“辨证分型”对中医贡献巨大,不容否定。是对疾病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