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续名医类案》 癣

    作者: 魏之琇

    张子和治一女子,年十五,两股间湿癣,长三四寸,下至膝。发痒时,爬搔、汤火俱不解;痒定,黄赤水出,又痛不可耐。灸 、熏渫,硫黄、 茹、僵蚕、羊蹄根之药,皆不效。其父母来求疗,张曰∶能从予言则瘥。父母诺之。以排针磨尖快,当其痒处,于癣上各刺百余针,其血出尽,煎盐汤洗之。如此四次,大病方除。此方不尽以告后人,恐为癣药所误。湿淫于血,不可不砭者矣。

    薛立斋治一人,生风癜似癣,三年不愈,五心烦热,脉洪,按之则涩。此血虚之症,当以生血为主,风药佐之。若专攻风毒,则血愈虚而热愈炽。血被煎熬,则发瘰 ,或为怯症。遂以逍遥散数剂,及人参荆芥散,二十余剂而愈。

    刘禹锡《传信方》云∶予少年曾患癣,初在颈项间,后延上左耳,遂成湿疮浸淫。用斑蟊、狗胆、桃根诸药,徒令蜇 ,其疮转盛。偶于是州卖药人教用芦荟一两,研,甘草炙半两,相和令匀,先以温浆水洗癣,乃用旧干帛子拭干,便以二味合和敷,立干瘥,神效。(本草)

    立斋治一男子,面青,腿内 患癣,色赤作痒。或为砭刺出血,发热 痛;服消风散而益甚;服遇仙丹,愈加发热作渴。仍服之,脓水淋漓,其脉洪数,左关为甚。此肝经血虚,火内动,复伤其血而疮甚。先用柴胡清肝散数剂,又用四物、山栀治之,诸症渐退。用八珍汤、地黄丸,两月余而瘥。

    张子和治一童子病,满胸腹湿癣,每爬搔则黄水出,已年余。先以末作丸上涌,次以舟车丸、浚川散,下三五行。次服凉膈加朴硝,药成,时时呷之,不数日而愈。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叶桂
  • (公元 536 年? )梁.陶弘景(隐居)注。七卷。原书己佚,内容尚散见于《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集注是在《 神农本草经》基础上进行整理, 又增药 365 种, 分为玉石、草、木、果、 菜,有名未用六类。

    学术价值:

    首创用自然属性分类方法。确立综合本草的基本格式。

    作者:
    陶弘景
  • 作者:
    陈嘉谟
  • (公元 1116 年)宋.寇宗奭撰。二十卷。载药物 460 种,阐发药性较详尽,并指出用药要结合年龄老少、体质强弱、疾病新久等,对辨认药物的真伪优劣亦有详细阐述。

    作者:
    寇宗奭
  • 作者:
    杨时泰
  • 作者:
    唐宗海
  • 作者:
    刘宋、雷学所着
  • (公元 1564 年)明.李时珍(东璧,濒湖)著。一卷。论述脉象 27 种,对于脉的体状、相类、主病都作了七言歌括,便于诵读学习。并批解了高阳生的《脉诀》。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