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万氏秘传片玉心书》 丹毒门

    作者: 李子毅

    小儿赤游丹毒,虽有十种,皆由心火内盛,热与血搏。或起于手足,或发于头面胸背,游移上下,其热如火,痛不可言,赤如丹砂,故名丹毒。自腹出四肢者易治,自四肢入腹者难治。疗此症者,其法必先用表药,以解热毒,方可搽敷。若遽用药搽,便气无所泄,而入于里,伤人者多矣。

    小儿丹毒,一岁以上者,易治。未周岁者,难治。

    有因惊后而发丹者,此毒气由内出外,易治。有先发丹而后惊者,此毒气由外入内者,多死不治。

    一从头项起着,名飞灶丹。

    二从头上起者,名走灶丹。

    三从面上起者,名鬼火丹。

    四从背上起者,名天火丹。

    五从两手起者,名天灶丹。

    六从两胁起者,名水丹。

    七从脐起者,名葫芦丹。

    八从两脚起者,名野火丹。

    九从两脚背起者,名烟火丹。

    十从阴上起者,名胡漏丹。

    飞灶丹:先用葱白取自然汁搽。

    走灶丹红肿痛:用赤小豆末,鸡子清调擦。

    鬼火丹:用伏龙肝、鸡子清调搽。

    天火丹:用桑白皮末,羊脂调搽。

    天灶丹:用柳木烧灰,水调搽。

    水丹:用生铁锈末,猪油调搽。

    葫芦丹:用槟榔末,米醋调搽。

    野火丹:用乳香末,羊脂调搽。

    烟火丹:用猪槽下土,清油调搽。

    胡漏丹:用屋漏处的土,羊脂调搽。

    以上十种丹毒,俱先服防风升麻汤,以解其热毒。次用蜞针法,以去其毒血,如无蜞针,用砭针法,然后用救急法。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唐大烈
  • 作者:
    吴普
  • 作者:
    吴鞠通
  • (公元 752 年)唐.王焘著。四十卷。搜集唐以前的许多医药著作,编为 1104 门,载方 6000 有余,是重要的中医著作之一。

    作者:
  • 作者:
    邹存检
  • 作者:
    马培之
  • 《外科证治全生集》,又名《外科全生集》,1卷,刊于乾隆五年(1740)。王维德整理祖传秘术及生平经验而成《外科全生集》。此书后经清末马培之重新分卷并作评注,以前集三卷、后集三卷流行。

    作者:王维德(l669—l749年)字洪绪,别号林屋散人,又号定定子,江苏吴县洞庭西山人,清代外科学家。撰《外科证治全生集》。

    作者:
  • 作者:
    高思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