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霍乱者,反复不宁而挥霍撩乱之谓也。邪干于上则吐,邪干于下则泻,邪注中焦不能容受,或冷热不调,邪正相搏则上吐下泻。此邪字,虽有寒湿及水土气令,或乍寒乍热外邪之侵,然因于饮食停滞,或伤过饱,食不能化而致者,十之六七。常人尚多如此,而况产后血去气损,脾胃愈虚,饮食易伤,风冷易乘,一旦不及运化,或稍失调理,则阴阳升降不顺,清浊乱于肠胃。即有心腹绞痛,手足逆冷,吐泻交作霍乱之证矣。如块痛未除,宜服生化六和汤。块痛已除,宜温中散。无块痛而手足厥冷者,宜附子散。密斋用加味理中汤治产后霍乱。若用于块痛已除之后,亦可。
生化六和汤治产后块痛未除,气血虚损,伤食感寒而霍乱吐泻。
川芎(二钱) 当归(四钱) 茯苓(一钱) 砂仁(六分) 干姜 陈皮 藿香 炙草(各四分)
姜一片,水煎服。
温中散
人参(随宜) 白术(一钱五分,土炒) 当归(二钱) 浓朴(八分,姜制) 干姜(四分) 茯苓(一钱) 草豆蔻(六分)
附子散治产后无块痛,霍乱吐泻,手足厥冷。
人参 白术(土炒,各一钱) 当归(二钱) 陈皮 丁香 干姜(各四分) 附子(五分,制)
为末。用二钱,粥饮调下。
加味理中汤
人参(随宜) 白术(一钱,土炒) 干姜 陈皮(各四分) 藿香 浓朴(姜制,各八分) 炙草(二分)
生姜五片,水煎温服。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伤寒明理论》(公元 1156 年)金.成无己着。三卷。对于《伤寒论》的 50 个证作了分析此较。 附方论一卷,论仲景方 20 首的方义。
霍乱者,反复不宁而挥霍撩乱之谓也。邪干于上则吐,邪干于下则泻,邪注中焦不能容受,或冷热不调,邪正相搏则上吐下泻。此邪字,虽有寒湿及水土气令,或乍寒乍热外邪之侵,然因于饮食停滞,或伤过饱,食不能化而致者,十之六七。常人尚多如此,而况产后血去气损,脾胃愈虚,饮食易伤,风冷易乘,一旦不及运化,或稍失调理,则阴阳升降不顺,清浊乱于肠胃。即有心腹绞痛,手足逆冷,吐泻交作霍乱之证矣。如块痛未除,宜服生化六和汤。块痛已除,宜温中散。无块痛而手足厥冷者,宜附子散。密斋用加味理中汤治产后霍乱。若用于块痛已除之后,亦可。
生化六和汤治产后块痛未除,气血虚损,伤食感寒而霍乱吐泻。
川芎(二钱) 当归(四钱) 茯苓(一钱) 砂仁(六分) 干姜 陈皮 藿香 炙草(各四分)
姜一片,水煎服。
温中散
人参(随宜) 白术(一钱五分,土炒) 当归(二钱) 浓朴(八分,姜制) 干姜(四分) 茯苓(一钱) 草豆蔻(六分)
姜一片,水煎服。
附子散治产后无块痛,霍乱吐泻,手足厥冷。
人参 白术(土炒,各一钱) 当归(二钱) 陈皮 丁香 干姜(各四分) 附子(五分,制)
为末。用二钱,粥饮调下。
加味理中汤
人参(随宜) 白术(一钱,土炒) 干姜 陈皮(各四分) 藿香 浓朴(姜制,各八分) 炙草(二分)
生姜五片,水煎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