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血气劣弱,力不任用而名也,故名。《内经·痿论》叙其皮肉筋骨痿弱于四属之外者,然而有诸外必本诸内。至若五脏精神气血,性情魂魄,司动静之机于内者,而经亦尝举其端,所谓肾风而不能食,善惊,惊已心气痿者死。又太阴司天,湿气下临,肾气上从,阴痿气大衰而不起,此非各从其所司之内症者欤!今仲景更明肺脏所生气之虚实者又如此,脾、肝二脏虽无明文,观此例则可知矣。六腑、九窍皆然。是故刘河间论气血者人之神,若气血或郁结,或衰虚。不能宣通,则神无所用,而不遂其机,故劣弱也。当随其虚实补泻之,使气血宣行,则神自清利,而应机能为用矣。
(公元 605 ~ 617 年)隋.杨上善编注。
原三十卷。已残缺,现存国内本为二十三卷。是《黄帝内经》的一种早期传本的注本。
关于本书的成书年代,有人根据卷首原题杨上善的头衔系唐代官职,以及书中个别字避唐讳,因疑杨为唐人,为唐代著作。但此说也有人表示不同 意见。
血气劣弱,力不任用而名也,故名。《内经·痿论》叙其皮肉筋骨痿弱于四属之外者,然而有诸外必本诸内。至若五脏精神气血,性情魂魄,司动静之机于内者,而经亦尝举其端,所谓肾风而不能食,善惊,惊已心气痿者死。又太阴司天,湿气下临,肾气上从,阴痿气大衰而不起,此非各从其所司之内症者欤!今仲景更明肺脏所生气之虚实者又如此,脾、肝二脏虽无明文,观此例则可知矣。六腑、九窍皆然。是故刘河间论气血者人之神,若气血或郁结,或衰虚。不能宣通,则神无所用,而不遂其机,故劣弱也。当随其虚实补泻之,使气血宣行,则神自清利,而应机能为用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