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治冒暑伏热,引饮过多,脾胃伤冷,饮食不化,胸膈痞闷,呕哕恶心,头目 烦渴,肢体困倦,全不思食,或阴阳不和,致成霍乱,吐利转筋,烦躁引饮。
枇杷叶(去毛,炙) 陈皮(汤去瓤,焙) 丁香各半两 浓朴(去皮,涂姜汁炙,四 两)
上件药捣、罗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生姜二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温水调 下亦得。如烦躁,用新汲水调下,不计时候。小儿三岁以下,可服半钱,更量大小加减。
(公元 1150 年)宋.刘昉(方明)着。四十卷。论病源形色、初生病及小儿各科疾病,分为 40 门,每门又各分子目。
《幼幼集成》(公元 1750 年)清.陈复正(飞霞)着。六卷。辨惊风及对小儿勿滥用寒凉,以免伤败脾胃等,均有较好见解。阐述小儿病的病因治疗比较详备。
治冒暑伏热,引饮过多,脾胃伤冷,饮食不化,胸膈痞闷,呕哕恶心,头目 烦渴,肢体困倦,全不思食,或阴阳不和,致成霍乱,吐利转筋,烦躁引饮。
枇杷叶(去毛,炙) 陈皮(汤去瓤,焙) 丁香各半两 浓朴(去皮,涂姜汁炙,四 两)
上件药捣、罗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生姜二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温水调 下亦得。如烦躁,用新汲水调下,不计时候。小儿三岁以下,可服半钱,更量大小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