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参香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参香散处方

    人参、山药、黄蓍(制)、白茯苓(去皮)、石莲肉(去心)、白术(煨),各一两;乌药、缩砂仁、橘红、干姜(炮),各半两;丁香、南木香、檀香,各一分;沉香二钱,甘草(炙)三分。上为散。[一法有炮附子半两]

    功能主治

    治心气不宁,诸虚百损,肢体沉重,情思不乐,夜多异梦,盗汗失精,恐怖烦悸,喜怒无时、口干咽燥,渴欲饮水,饮食减少,肌肉瘦瘁,渐成劳瘵。

    常服补精血,调心气,进饮食,安神守中,功效不可具述。

    用法用量

    每服四钱,水一大盏,生姜三片,枣一个,煎七分,去滓空心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袖珍方》卷三:参香散处方

    人参 官桂 甘草各9克 半夏 桔梗 枳实 陈皮 桑白皮 青皮 麦门冬 大腹皮各15克 紫苏子 香附子 茯苓各18克 木香12克

    制法

    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

    主脾虚作胀,痞气。

    用法用量

    每服24克,水400毫升,加生姜3克、枣子5枚,灯心20茎,煎至200毫升,去滓,空腹时服。

    摘录《袖珍方》卷三《三因》卷十三:参香散处方

    人参1两,黄耆1两,白茯苓1两,白术1两,山药1两,莲肉(去心)1两,缩砂仁半两,乌药半两,橘红半两,干姜(炮)半两,甘草(炙)3分,南木香1分,丁香1分,檀香1分,沉香2钱(一方有炮熟附子半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常服补精血,调心气,进饮食,安神守中。主心气不宁,诸虚百损,肢体沉重,情思不乐,夜多异梦,盗汗失精,恐怖烦悸,喜怒无时,口干咽燥,渴欲饮水,饮食减少,肌肉瘦瘁,渐成劳瘵。

    用法用量

    每服4钱,水1大盏,加生姜3片,大枣1个,煎7分,去滓,食前服。

    摘录《三因》卷十三《袖珍》卷三:参香散处方

    人参3钱,官桂3钱,甘草3钱,半夏5钱,桔梗5钱,枳实5钱,陈皮5钱,桑白皮5钱,青皮5钱,麦门冬5钱,大腹皮5钱,紫苏子6钱,香附子6钱,茯苓6钱,木香4钱。

    功能主治

    一切气,脾虚作胀、痞气。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8钱,水2盏,加生姜、大枣、灯心20茎,煎至1盏,去滓,食前服。

    十分疼,加槟榔、蓬术。

    摘录《袖珍》卷三《圣济总录》卷四十五:参香散处方

    人参、丁香各等分。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脾胃气虚弱,呕吐不下食。

    用法用量

    每服2钱,空心热米饮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五《袖珍小儿》卷六:参香散处方

    人参、白术、香薷、半夏(泡)、陈皮、茯苓、扁豆(炒)。

    制法

    上锉散。

    功能主治

    小儿伏热吐泻,虚烦闷乱,饮引不止。

    用法用量

    水1盏,加生姜3片,煎服。

    摘录《袖珍小儿》卷六《圣济总录》卷五十五:参香散处方

    人参3分,木香3分,荜茇3分,半夏(汤洗7遍,炒)3分,芍药(炒)3分,大腹(锉)3分,高良姜半两,丁香半两,桂(去粗皮)半两,芎半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心疼不食,两胁刺痛,壅闷。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炒生姜汤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五《杨氏家藏方》卷七:参香散别名

    二香散

    处方

    罂粟壳(蜜炙)4两,木香2两,人参(去芦头)1两,乳香半两(别研)。

    制法

    上前3味为细末,次入乳香和匀。

    功能主治

    腹痛下痢,日夜频并。

    用法用量

    二香散(《普济方》卷二)○七)。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七
更多中药材
  • 《中国药典》:保和丸处方山楂(焦)300g 六神曲(炒)100g 半夏(制)100g 茯苓100g 陈皮50g 连翘50g 莱菔子(炒)50g 麦芽(炒)50g性状本品为灰棕色至褐色的水丸,气微香,味微酸、涩;或为棕色至褐色的大蜜丸,气微香......
  • 处方陈皮5钱,半夏曲5钱,白茯苓5钱,枳实(麸炒)5钱,厚朴(姜汁炒)5钱,槟榔5钱,莱菔子(炒)2钱5分,木香2钱5分。制法上为末,神曲糊为丸,如麻子大。功能主治小儿痢疾有积,胃弱不可重下者。用法用量陈米汤送下。摘录《幼科发挥》卷三......
  • 处方小柴胡汤加竹茹、枳实、藿香、厚朴。功能主治消导和胃止呕。主呕吐有食滞。摘录《伤寒大白》卷二......
  • 处方楂肉、麦芽、莱菔子、半夏、连翘、香附、枳壳。功能主治痰食胸满,呃逆。注意若尚有表邪,仍兼表散。摘录《伤寒大白》卷三......
  • 《修月鲁般经后录》引《十药神书》(录自《医方类聚》卷一五○):保和汤处方知母 贝母 天门冬 麦门冬 款花各9克 天花粉 薏仁 五味子各6克 粉草 兜铃 紫菀 百合 桔梗各3克 阿胶 当归 地黄各12克 紫苏 薄荷各4克制法上药研成粗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