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查古籍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银海精微》(公元 682 年)原题唐.孙思邈着。二卷。论眼科诸证甚为明晰,治疗也不偏于补泻寒温。
夫寒癖之为病者。是水饮停积。胁下强硬是也。因遇寒即痛。所以谓之寒癖。脉弦而大者。
治寒癖气。腹胀。不思饮食。四肢少力。白术丸方。
白术(一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浓朴(一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诃黎勒(一两煨炒微黄)干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生姜枣汤下三十丸。日三四
治寒癖气。腹胁满胀。短气呕逆。手足厥冷。不欲饮食。腰背疼痛。吴茱萸丸方。
吴茱萸(一两汤浸七遍焙干微炒)浓朴(一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附子(三分炮裂汤洗七遍去滑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温酒下三十丸。日三四服
治寒癖气。结涩不通。绕脐切痛。宜服乌头丸方。
川乌头(三分炮裂去皮脐)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甜葶苈(三分隔纸炒令紫色)川大黄(三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温酒下三十丸。
治寒癖气。发即胁下痛引膀胱。里急。气满不下食。桔梗丸方。
桔梗(一两去芦头)枳壳(一两麸炒微黄去瓤)人参(一两去芦头)鳖甲(一两涂醋炙令黄术(一两大黄(二两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温酒下二十丸。日三四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