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食物疗法》 芋头

    芋头又叫毛芋、芋艿,为天南星科植物。芋头富含淀粉,既可当菜食用,又能作粮充饥。据分析,每100克芋头中含蛋白质2.2克,脂肪0.1克,碳水化合物17.5克,胡萝卜素0.02毫克,维生素B10.06毫克,B20.03毫克,尼克酸0.07毫克,维生素C4毫克,钙19毫克,磷51毫克,铁0.6毫克,钾218毫克,镁32.6毫克。中医学认为,芋头性平,味甘辛,具有补气益肾,和胃健脾,破血散结的作用。凡脾肾阴虚所致的食少瘦弱、久痢便血、口渴便秘、气血郁结所致的腹中癖块、瘰疬肿毒者宜食。

    芋叶性味辛凉,功能止泻、敛汗、消肿毒,用治泄泻、自汗、盗汗、痈疽肿毒等,

    芋茎性同芋叶,利水、和脾、消肿,可治泻痢、肿毒。

    芋头花,性平,味麻,有毒。适宜于治疗胃痛、吐血、子宫脱垂、痔疮及脱肛等。

    胃肠难以吸收芋头粘液中的草酸钙,草酸钙且有苦涩味,但煮熟后可消除。草酸钙能刺激皮肤发痒,所以在削皮切片时,应注意不要把粘液弄到手臂上。如果手发痒,可在火上烤烤,或用生姜捣汁擦之。

    【应用实例】

    1.痢疾:芋艿12克,水煎服。白痢加白糖,红痢加红糖。

    2.慢性肾炎:芋头1000克,红糖250克,将芋头洗净切片,放在锅内煅灰研末后,拌糖和匀,日3次,每次服50克。

    3.胃痛:嫩芋艿,切薄片,拌白糖,早晚佐饭,常服有效。

    4.鸡眼:切生芋艿片,摩擦患部,每次擦10分钟,日擦3次。若擦及健康皮肤而引起皮炎时,以生姜汁轻擦洗。

    5.烫火伤:新鲜芋头捣烂外敷。

    6.牛皮癣:大芋头、生大蒜,共捣烂,敷患处。

    7.荨麻疹:芋头的干茎30~60克,洗净,酌量配猪排骨炖服。

    8.小儿脱肛:以陈壁土捣碎,冲水澄清,煮芋茎、猪肠吃。

    9.腹泻:芋茎、陈萝卜根、大蒜,用水煎服。

    10.吐血:芋头花15~30克,炖猪肉服用。

    11.子宫脱垂:芋花3~6朵,炖陈腊肉服用。

    12.鹤膝风:芋头花、生姜、葱子、面粉,共捣烂,酒炒,包患处。

    13.疣:鲜芋切片擦患处。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 作者:
    王怀隐、陈昭遇等
  • 作者:太平惠民和剂局所 朝代:初刊于宋•元丰年间 年份:公元1078年-1085年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公元 1151 年)宋.陈师文等撰。十卷。收集当时医家及民间常用有效方剂,剂型多用丸散,便于服用保存,是当时的配方手册。

    作者:
  • 作者:
    未知
  • 作者:
    戴思恭
  • 《汤头歌诀》(公元 1694 年? )清.汪昂(讱庵)着。一卷。按照《医方集解》分门,把方剂的组成主治等编成歌诀,以便记诵运用。

    作者:
  • (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进之、海藏)撰。三卷。依据《内经》有关药理的论述,以及张洁古《珍珠囊》和李杲《 药类法象》、《用药心法》等,对于药物的气味阴阳、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较为深入。

    作者:
    王好古
  • 作者:
    龚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