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大头狗

    《中药大辞典》:大头狗拼音注音Dà Tóu Gǒu别名

    毫螭虫、土蚱子、土蚂蚱子(《中国农作物病虫图谱》)。

    出处

    《陆川本草》

    来源

    为蟋蟀科昆虫油葫芦全虫。秋季捕捉,用沸水烫死后烘干。

    生境分布

    常栖息于杂草内或砖瓦、土块下。昼伏夜出,性好斗。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

    原形态

    体长圆形,长约2厘米,雌者较大。体背面黑褐色,有光泽;腹面较淡。头部有复眼1对,呈半球形突出,复眼的内缘和两颊黄褐色;触角1对,细长,有时左右不对称。前胸背板黑褐色,有2,月牙纹;翅2对,前翅淡褐色,有光泽,后翅黄褐色,尖端纵折露出腹端。中胸腹板的后缘有内洼;足3对,后足的腿节甚粗壮。尾毛1对,褐色;雌者另有一产卵管,亦褐色,视之俨若3尾。

    性味

    《陆川本草》:"辛咸,温。"

    功能主治

    《陆川本草》:"解毒。治流注。"

    用法用量

    内服:每用5~9个研末,蜜糖调服。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大头狗拼音注音Dà Tóu Gǒu别名

    毫离虫、士蚱子、土蚂蚱子

    英文名A kind of field cricket出处

    出自《陆川本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蟋蟀科动物油葫芦的全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ryllus testaceus Walker.

    采收和储藏:秋季捕捉,用沸水烫死后烘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常栖息于杂草内或砖瓦、土块下。昼伏夜出,性好斗。

    资源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原形态

    油葫芦,体长圆形,长约2cm,雌者较大。体背面黑褐色,有光泽;腹面较淡。头部有复眼1对,呈半球形突出,复眼的内缘和两颊黄褐色;触角1对,细长,有时左右不对称。前胸背板黑褐色,有2条月牙纹;翅2对,前翅淡褐色,有光泽,后翅黄褐色,尖端纵折露出腹端。中胸腹板的后缘有内洼。足3对,后足的腿节甚粗壮,尾毛1对,褐色;雌者另有一产卵管,亦褐色,视之俨若3尾。

    归经

    脾经

    性味

    味辛;咸;性温

    功能主治

    利水消肿;解毒。主水肿;小便不利;流注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5-9只。

    各家论述

    《陆川本草》:解毒。治流注。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拼音注音Bái Dài Cǎo别名雀儿菜、野养菜、米花香荠菜。出处本品系地方性草药,其原植物碎米荠之名始见于《野菜谱》,云:“碎米荠,如布谷,想为民饥天雨粟,官仓一日一开放,造物生生无尽藏,救饥,三月采,止可作齑。“在清代《植物名实图考》中......
  • 《中药大辞典》:白常山拼音注音Bái Chánɡ Shān出处李承祜《药用植物学》来源为茜草科植物玉叶金花或展枝玉叶金花的根。8~10月采挖,晒干。原形态①玉叶金花又名:鹅儿花。常绿蔓状小灌木,高可达5米。小枝披柔毛。单叶对生,具短柄;叶膜......
  • 《中国药典》:白扁豆拼音注音Bái Biǎn Dòu别名火镰扁豆、峨眉豆,扁豆子、茶豆英文名SEMEN LABLAB ALBUM来源本品为豆科扁豆属植物扁豆Dolichos lablab L. 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冬二季采收成熟果实,晒干,......
  • 拼音注音Bái Biǎn Dòu Pí别名扁豆壳来源即白扁豆的种皮性味甘,微温。功能主治性味功能,主治用法和白扁豆基本相同,能健脾利水,但无壅滞之弊。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别名托柄菇、平缘托柄菇、蘑菇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伞菌科白托柄菇Amanitopsis volvata Sacc.,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布夏秋两季生于林内地上。分布于河北、陕西、江苏、安徽。性味苦,温。功能主治追风,散寒,舒筋,活络。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