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字典
热门搜索:
  • 拼音:fu
  • 注音:ㄈㄨˊ
  • 部首笔画:12
  • 总笔画:17
  • 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 简体部首:
  • 造字法:会意
  • 五笔86:OGUC
  • 五笔98:OIDY
  • 五行:
  • Unicode:U+9EFB
  • 四角号码:33247
  • 仓颉输入法:TBIKK
  • GBK编码:
  • 规范汉字编号:6224
提交资料
  • 黻字拼音(带声调)
  • 黻字笔顺
    竖竖捺撇横捺撇竖折竖撇捺横撇折捺捺
  • 黻字的组词
    朝黻 丹黻 黼黻 黻藻 黻衣 黻绣 黻文 黻裳 黻翣 黻裘 黻佩 黻冕 黻领 黻班 珩黻 冕黻 佩黻 释黻 缨黻 章黻 朱黻 黼国黻家 黼黻文章 黼黻皇猷 黼蔀黻纪 火龙黼黻
  • 与黻相关的成语
    火龙黼黻
  • 基本解释

    fú   ㄈㄨˊ ◎ 古代礼服上黑与青相间的花纹:黼黻。 ◎ 同“韨”。

  •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fú  〈名〉 (1) (形声。从黹( zhǐ),象缝处纵横交错之形;表示与缝衣或刺绣有关。犮 bó。本义:古代礼服上青黑相间的花纹) (2) 同本义 [black and blue figure] 君子至止,黻衣绣裳。——《诗·秦风·终南》 (3) 又如:黻衣(古代礼服的一种) (4) 绣有这种花纹的礼服 [ceremonial robe] 士服(穿)黻,大夫(服)黼。——刘向《说苑》 (5) 又如:黻班(在宫廷中身穿黻衣的朝班行列。指显贵的地位);黻冕(古代大夫以上祭祀时所穿的礼服。黻:裤裙。冕:帽子) (6) 通“韨”。古代祭服的蔽膝,用熟皮做成 [knee hide] 衮冕黻珽。——《左传·桓公二年》 以黻冕命士会将中军。——《左传·宣公十六年》 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论语·泰伯》 (7) 通“绂”。系印的丝带 [silk band] 云装信解黻。—— 江淹《杂体·谢光禄庄郊游》 委荣轻举,投黻如遗。——汉《繁阳令杨君碑》 (8) 又如:长黻(印章上长长的丝带)

  • 汉语字典

    [①][fú][《廣韻》分勿切,入物,非。](1)古代礼服上绣的黑与青相间的亞形花纹。(2)古代作祭服的蔽膝,用熟牛皮做成的大巾。(3)古大夫的礼服。(4)通“紱”。系印的丝带。

    音韵参考

    [广 韵]:分勿切,入8物,fu,臻合三入文幫[平水韵]:入声五物[粤 语]:fat1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亥集下】【黹字部】 黻; 康熙笔画:16; 页码:页1523第02【唐韻】【韻會】分勿切【集韻】分物切,𠀤音弗。【說文】黑與靑相次文。【爾雅·釋言】黼黻,彰也。【郭註】黼文如斧,黻文如兩己相背。 又【左傳·桓二年】袞冕黻珽。【杜註】黻,韋韠,以蔽膝也。 又【釋名】黻冕,黻,紩也。畫黻紩文綵於衣也。此皆隨衣而名之也。所垂前後珠轉減耳。○按黻之狀如①。①,古弗字。《增韻》云:兩已相背形。《周禮·司服》註疏,黻取臣民背惡向善,亦取合離之義,去就之理。①字两弓相背。考證:〔此皆隨衣而名文也。〕 謹照䆁名原文名文也改名之也。
  •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小篆 楷体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宋体台湾细明体香港明体日本明朝体韩国明朝体旧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