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立秋后小心伤“阴暑”

    虽然已过立秋,中央气象台还不断有高温天气的预报,许多地方仍炎热潮湿。使人们怀疑,这是到了秋天了吗?我们所说的“秋季”,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几个节气。入秋后雨水日渐减少,空气湿度逐渐降至低于人们生活所需限度(相对湿度70%)以下,因而天气会逐渐干燥,草木渐枯,人也感到干燥。

    燥是秋的主气,属邪,其引起的疾病有温燥(初秋)和凉燥(深秋)。初秋仍有高温,加上天晴少雨,气候干燥,此时感染到的燥邪为温燥,主要伤阴,即损害人体的津液。症状是皮肤干燥、眼干裂、舌红少津、毛发干枯、小便赤黄、大便干结、口鼻咽干、胸痛干咳少痰、痰中带血丝,甚至发热。秋燥所致咳嗽时间较长,难以治愈,使人生畏,所以人们把秋季的温燥称之为“秋老虎”。假若身体虚弱,抗病能力低下,对炎热的气温不能很好适应,体温调节中枢发生紊乱,散热机能发生障碍,很易使人发生中暑。

    中医谓中暑为“伤暑”,有阴、阳之分,“动而得之者为阳暑”,是烈日下劳作或因在高温、通风不良、湿度较高的环境下长时间劳作所引发的,而“阴暑”是过于避热贪凉引起,即所谓“静而得之者为阴暑”。由于暑热湿盛,人们毛孔开张,腠理疏松,人们睡眠、午休和纳凉之时,若过于避热趋凉,如夜间露宿室外,或运动劳作后立即用冷水浇头冲身,或立即快速饮进大量冷开水或冰镇饮料,或睡眠时被电扇强风对吹,均可导致风、寒、湿邪侵袭机体而引发“阴暑”。明代大医学家张景岳指出:“阴暑者,因暑而受寒者也……故名阴暑。”在当前躲避秋老虎之时,虽然白天气温很高,但往往昼夜温差加大,一热一凉更加大了伤阴暑的可能。

    伤阴暑会出现身热头痛、无汗恶寒、关节酸痛、腹痛腹泻等症。特别是老人、儿童、孕产妇、体弱及患有宿疾者,尤应加强防护,不可过于避热贪凉,避免寒湿侵袭而引发“阴暑”。饮食上要多饮水,每天至少饮1000ml以上;常喝稀饭、淡茶、菜汤、豆浆、果汁等;每天吃1~2个梨(雪梨或沙梨)、西瓜、香蕉、山竹等凉性水果;常吃些清热、生津、养阴的食物,如萝卜、茅根、荸荠、西红柿、豆腐、菱角、莲藕、蜂蜜,以及新鲜蔬菜、瘦精肉、木耳、老鸭肉、鳖肉、青鱼、鲳鱼、黄花鱼、鲍鱼、鳗鱼、银耳、百合、紫菜、莲子、芡实、核桃、乌梅、芝麻等;不吃或少吃辛辣、燥热、油腻的食物,少饮酒。还要劳逸结合,保持充足的睡眠。

更多中药材
  • 如果家里有病人的话,有时候大家可能会需要煎中药,本身中药就是从里到外的进行治疗,所以说吃中药肯定是第一步啦!即便现在有那种便携式中药,装在塑料袋里比方便使用,但是还是觉得新鲜煎的药比较安全比较有效,那么煎中药就首先得用锅,我们能用不锈钢锅来......
  • 咳嗽的情况在我们平时不注意了后时有发生,而且咳嗽的原因不同,出现的症状也是不同的,在有了咳嗽的情况后会严重的影响到我们的呼吸系统,特别是在晚上咳嗽严重的时候也会影响到我们的睡眠,在有咳嗽的情况后,我们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其中食......
  • 血管炎是我们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血管类疾病,这种疾病的主要症状为在患者的手指或者是脚趾,出现红紫、麻木的症状,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会导致组织皮肤组织的溃烂和坏死,更为严重的还会导致手脚残废。这种病症主要是由于患者元气不足、气血供不上所......
  • 人们为了保持自己的容颜美丽,常常会定期的使用面膜敷脸,有的人会到专业的美容店进行,但是许多人往往是时间不充足,所以就会在家中自己动手敷脸。自己动手敷脸的时候,除了可以购买面膜以外,还会自制一些面膜,用水果汁、蜂蜜、鸡蛋、牛奶等都可以制作面膜......
  • 过敏性鼻炎危险现代人的健康。让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健康都受到一定的影响。而因为过敏性鼻炎目前没有非常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对于日常生活中不妨了解一下预防过敏性鼻炎的方法,这样才可以日常生活有效预防过敏性鼻炎的发生。可以说导致过敏性鼻炎与日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