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简称“流感”。

    本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具有高度传染性。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单纯型、肺炎型和中毒型三种类型。

    本病相当于中医学中所记载的时行感冒、风温、湿温、暑温(湿)、秋燥等证。

    本病的临床特点为起病急、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如发热、恶寒、头痛、全身酸痛、乏力、鼻塞等,肺炎型可见剧烈咳嗽、气促发绀、胸痛、血性痰等;中毒型则见脑炎或脑膜炎的症状,如高热、剧烈头痛、神志昏迷、谵妄,抽搐等。有时可见到以恶心、呕吐、腹泻为主要症状者,称为“胃肠型”流感。

    体征:可见面颊潮红,球结膜充血,咽部充血,肺部湿啰音。严重者可出现脑膜刺激征。

    诊断: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表现,除个别散发病例和轻型病例外,诊断并不困难。确诊需要靠病毒分离或用免疫荧光抗体检测流感病毒抗原。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人体感受“时行乖戾之气”、“非节之气”所致。当气候突然变化、寒暖失常之时,风邪病毒最易侵袭人体。风邪虽为六淫之首,但在不同季节,往往夹四时不正之气而入侵。春季之温、夏季之暑、秋季之燥、冬季之寒和梅雨时期之湿,固然是自然界正常的气候。

    但在四时之中,又有气候失常的情况。如春应温而反寒,夏应热而反冷,冬应寒而反热,即所谓“非其时而有其气”,易引起时行感冒。如《诸病源候论·时气令不相染易候》说:“夫时气病者,此皆因岁时不和,温凉失节,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者多相染易。”除了“非时之气”这一外界环境、气候因素以外,人体外卫不固、正气虚弱也是发病的重要条件。正如《灵枢·百病始生篇》说:“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因此,流感的产生,是气虚邪凑的结果。

    外邪入侵的途径为肺系卫表,卫阳被遏,营卫失和,邪正相争,则见恶寒、发热;太阳经脉受累,则见头、身疼痛;外邪犯肺,肺气失于宣降,则见咳嗽、鼻塞。此外,由于患者体质各异,感觉外邪也有不同。如素体阳虚,易感受风寒;阴虚者易感受风热、燥热;痰湿偏盛者易感受外湿,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如若邪气暴盛,正气虚弱,则外邪易于人里,产生各种变证,甚至危及生命。

    西医认为本病的病因是流感病毒感染。根据核蛋白抗原性的不同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同型病毒依其表面抗原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抗原性的不同尚可分成若干亚型。甲型流感常呈暴发或小流行,甚至可引起大流行或世界病毒性大流行。乙型流感可引起局限小流行,丙型一般仅呈散发。流感的发病机理是病毒侵入呼吸道的纤毛柱状及其他柱状上皮细胞,使其变性、坏死与脱落。中毒型流感在中枢神经系统可见脑膜充血及脑组织软化。

更多中药材
  • 到了更年期的女性,一定要自己想开点儿,别总较真儿,保持心情舒畅。中医讲究一个情志,情绪不好是很伤血的,无论是心血还是肝血都受到一定影响,而血又用作濡养脏腑,同时脏腑的状态就决定了我们的情绪,所以总是情绪不好,会出现一个恶性循环。如果你总是特......
  • 一、气血虚,气血提供的动力不足,月经的时候气血下注冲任气血更虚,不足以供养头部,一般是经期或者经后头痛。另外伴有心悸气短,月经量少,舌淡质稀,舌淡苔薄等症状。二、阴虚阳亢,身体阴虚,经行则冲任阴血外泄,治肾阴更虚而肝阳旺,风阳上扰清窍引起头......
  • 一、肾气亏虚型,症状表现为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喜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小便清肠、面色晦暗、舌淡苔薄、脉沉细。调理方法是:补肾填精,养血止痛。二、气血虚弱型,症状表现经期或者经后小腹隐痛喜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神疲乏力、......
  • 第一种是月经频发,如果月经周期短于21天,我们称为月经频发。第二种情况是月经稀发,如果月经周期超过35天,甚至几个月才来一次月经,我们成为月经稀发。第三种情况是阴道不规则出血,阴道流血没有规律性,可能发生在两次月经之间,也可能沥沥拉拉毫无时......
  • 第一个湿热型,它的表现呢我们看脸上长痘,油光满面,便秘或大便糖稀,舌头红,或者是舌苔发黄,这调理我们需要疏肝利胆,清热祛湿啊。第二种情况是痰湿型的,它是临床表现来看就是易胖体质,痰湿型这个类型一看就是个胖人体质,同时伴有四肢沉重,习惯躺着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