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中国医道

    “医道”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古老的概念,中医学是以人为本、以社会学为本,处处都有“道”的内涵,美的艺术。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医学是医道之学,西医学是医技之学,医道之学是人学,医技之学是科学,西方医学发展到现在,也向“医道”发展,而“医道”是中国特有的“儒学”、“道学”、“医学”三合为一的结合体,是中医学的灵魂。

    1.道与医道

    “道”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较为独特的概念,几乎涉及到各行各业,正如《管子》所云:“道在天地间也,其大无外,其小无内。”《黄帝内经》是最早提出并全面阐述“医道”的,朱丹溪谓:“《素问》,载道之书也,词简而义深。”那么“医道”的基本内涵到底是什么?《素问·著至教》曰:“黄帝坐明堂,召雷公而问之曰:子知医之道乎?……此皆阴阳、表里、上下、雌雄相输应也,而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以教众庶,亦不疑殆。医道论篇,可传后世,可以为宝。”在这里已经较为明确医道的内容,它并非是一般的方技,而是明阴阳之理,精阴阳之性,通天文,察地理,知人事。

    2.医道之美

    医道是一个高层次的综合概念,因而医道也是以多种形式展现出来的,而且医道之美是一种深层次的美,是需要用心去体验,去审视,去挖掘。

    医道是一种艺术:中医坚持以人为根本,以社会学为基础,是完善人的艺术。中医深刻的人文关怀、平衡和谐的思想、个性化的诊疗措施,无不闪现着艺术的光辉。所以古人也赞叹曰:“医诚艺也”(《沈括良方》)。当我们在阅览历代大家的高超技术时,深切地感觉到是他们诊疗行为的艺术化,或为艺术化的诊疗活动,无论人发、肤的颜色,喜、怒的表情,还是人说话的声音,坐、卧的姿势,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表现出你正气的强弱以及气机升降出入的状况,任何的异常变化都逃不过一个高明中医的眼睛,正所谓“望而知之谓之神”。

    医道是一种观念:中国人对“意”非常重视,甚至提出了“医者意也”的命题,中医学讲的“意”往往是通过“象”来表述的。中医之道从来都没有明确地说心是什么,而是象“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为君主,为火”,表明它的尊严与热情已成为主宰生命体的必备条件;言肺为“相辅之官,治节出焉”,“肺为华盖,为金”,表明它的遮蔽与节束已成为生命器官调和运动的重要条件。中医强调运动过程与状态变化,体现出一种观念。因为有其道,必生其物,有其物,必有其象,有其象,必有其理。相比之下,西医学对“心”、“肺”等脏器的描述则要具体而精确得多。“医道”的这个观念是实践的总结、思想的结果、思维的结晶,是一种哲学层次的,“形而上”的“道”的层次,如仁爱、中庸、和谐、平衡等等。

    医道是一种功夫《史记·扁鹊列传》记载了被医圣张仲景称赞的“望齐候之色”的病例,不但体现了扁鹊防患于未然的医学理念,而且也展现了扁鹊望诊的真功夫。《后汉书·方术列传》记载了神医华佗切脉诊死胎的功夫也颇为了不得,其精确度绝不亚于现今的B超。

    医道是一种境界 医道与医技不一样,医技是一种医疗技术,医道是“日月经天”、“万物同构”、“天地人合一”的一种宇宙观。这说明中医学看问题是全面的。所以医道是一种境界,一种纵横古今的大写意,是一种博大无边的宇宙观,是天、地、人间普遍的道理,不是一般的治病技术。医道高于技术,但又需高超技术的支撑,医之道,无形之理也;医之技,可操之术也;医之药,有形之物也。可操之术不精,有形之物不明,则无形之理安寄?中医治疗学的最高境界是随心所欲,出神入化,效若桴鼓。

    总之,医道的本体是人学,其精神方式是美学,其文化基因是中华文明,原生态表现形式是《内经》。要悟出中国医道之美,还真需要经历王国维所描述的三个境界:“望断天涯路”,苦苦寻觅,深刻领悟;“衣带渐宽终不悔”,坚质特色,不为利诱;“蓦然回首”,领略中医美境,体味美好人生。

更多中药材
  • 急性肾衰竭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肾功能急骤(数小时或数天)、进行性减退,导致氮质血症、水钠潴留、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等临床综合征。本病属中医学“癃闭”、“关格”范畴。其病因病机包括疫毒犯肾、毒物伤肾、瘀石内阻、湿浊内蕴等。辨证分型热毒炽盛:......
  •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在辨证施膏,正确确立主方之后,要合理选用药材。膏方旨在调养防复、缓图起效,与治病救危、务求速效有别,且需较长时间服用。因此,口感必须宜人,否则难以推广久服。选药组方时必须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用膏方不要和“治病救危......
  • 高峰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呈缓慢起病、反复发作、逐渐进展的过程,最终导致死亡,其气道病变的不可逆性和治疗手段的局限性造成了本病不可避免的高病死率。因此预防COPD的发生和进展是控......
  • 急性胰腺炎是消化系统常见急症之一。按临床表现分为轻型急性胰腺炎与重型急性胰腺炎两种。前者多见,临床上占急性胰腺炎的90%,预后良好;后者少见,但病情危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临床上,大多数患者的病程呈自限性;20%~30%患者临床病情凶险。......
  • 王金亮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张某,女32岁,2008年10月17日初诊。患者于3月前晨起发现头枕部斑秃一块,后来逐渐发展而成全秃,经多方医治罔效,头部光亮,羞于见人,夜寐多梦,大便干,月经先期,量多色红,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辨证为心血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