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十味止痒饮内外合用疗效优于单用

    据中国医药报讯 瘙痒性皮肤病(急性湿疹、接触性皮炎、体股癣等)是一类常见和多发病。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近期采用自拟的十味止痒饮内服外敷治此类皮肤病,对比单独服用和单独外敷,疗效更明显。

    研究人员将242名瘙痒性皮肤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1组、对照2组。治疗组182例,采用十味止痒饮(生地、丹皮、丹参、金银花、蝉蜕、紫荆皮、蒲公英、黄柏、苍术、木通)内服,并配合10%浓度十味止痒饮煎液局部病灶湿敷。对照1组30例单纯内服十味止痒饮,对照2组30例单纯使用10%十味止痒饮药液湿敷。对照观察各组疗效。结果表明,治疗组愈显率为53.85%,总有效率为95.62%;对照1组分别为33.34%和80.00%;对照2组分别为23.33%和76.66%。说明十味止痒饮对瘙痒性皮肤病有良好的疗效,且以内服并配合外用煎液湿敷的方法疗效更佳。

    研究人员介绍,西医治疗瘙痒性皮肤病多外用炉甘石洗剂,若急性湿疹患者有明显渗液者则用3%硼酸液湿敷,疗效欠佳,复发率也较高。从本研究结果可知,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5.60%,愈显率达53.85%。据不完全的随机追访亦发现,接受十味止痒饮治疗的患者的复发率较低。说明此方对前述多种瘙痒性皮肤病均有较好疗效。

    研究人员认为,瘙痒性皮肤病,中医依据其发病部位和性质的特点而有不同的名称,一般按“疮癣”论治,责之于风、火、热、毒。治疗原则当以祛风胜湿、清热解毒为主。但仅以此立论,临床效果欠佳。仔细推敲,瘙痒性皮肤病的临床特征是皮损、瘙痒。肺主皮毛,肺为娇脏,肺主气,风邪入肺,气血同病,风邪夹湿,其病缠绵难愈。故中医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说。而瘙痒性皮肤病,其病机除风、火、毒之外,尚有血虚、血瘀或血热。十味止痒饮重用生地、丹皮、丹参,即入血治风之意。另外,《内经》有“诸痛痒疮,皆属于心”之说,故在十味止痒饮内加入木通,取其清心经,利小肠之意,当可发挥较好的止痒作用。

更多中药材
  • 很多的朋友平时由于工作繁忙,在喝中药的时候喜欢一次性煮出好多来,然后用专业的塑封袋进行包装以后储存,然后平时在喝的时候,取出一份进行加热,这样会节约很多的时间,但是中药材长时间的存放以后,它的药效可能会有所下降,并且还可能会出现有霉变的可能......
  • 铁苋菜,是乡下田间地头常出现的一种植物,很多农村人常把它当做下饭的菜吃,但是普通人却不知道铁苋菜也是一种很好的药物,铁苋菜:别名人苋、血见愁、海蚌含珠、撮斗装珍珠等,属大戟科铁苋菜属植物铁苋菜Acalypha australis L,以全草......
  •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黄麻素,人们对它褒贬不一 ,很多人对它产生抗拒和厌恶,其实只是因为我们对它认识不够全面,麻黄素是麻黄(Ephedra)中所含的生物碱,在古代中国医学的《伤寒论》中巳作为生草药用于治疗,1887年由长井长义进行了结晶分离,本......
  • 我们常说的中药其中有些是由很多不一样的药材组合在一起形成的,药材虽不同,但组合在一起却对治疗疾病有着更好的疗效,麻黄桂枝汤就是由不同成份组成的一种中药,它对人的身体具有神奇的保健功效,被广大的朋友们所信赖和推崇,麻黄桂枝汤在医学上也同样发挥......
  • 大家一看名字,麻黄根和麻黄根本就是一种东西嘛,名字相像的物种有许多,然而他们有时并不是同一种植物,就像麻黄根和麻黄两者的功效截然不同;我们来看一下麻黄根和麻黄的区别,麻黄,发汗散寒,宣肺平喘,能利水消肿;麻黄根,治阳虚自汗和阴虚盗汗;两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