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中医药治疗心绞痛研究渐入佳境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实验研究也渐入佳境。日前,在全军中医药工作会议上荣获先进个人称号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中医科主任,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专家王宗仁教授,对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做出了如上评价,并就相关情况做了详细介绍。

    诊断:辨证逐步客观化

    王宗仁介绍,国家卫生部曾3次修订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将“心痹”分为心血瘀阻、寒凝血脉、痰浊内阻、气血虚弱、心肾阴虚、心肾阳虚6型。目前,科研人员进行的许多临床证型调查和实验室检查为辨证客观化提供了数据,建立了冠心病心绞痛不同证型的客观辨证标准。

    在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型物质基础探索方面,科研人员应用多元回归方法,从血流动力学、微循环、血液生化及心功能等方面评价了冠心病血瘀证与全血黏度、血小板聚集率、血栓干重和总胆固醇等的相关性,表明冠心病血瘀证患者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及血沉明显增加;血流状态存在严重障碍;心脏后负荷加重;纤溶系统与抗凝系统的平衡失调,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抗凝酶Ⅲ:A(AtⅢ:A)显著降低;内皮素/一氧化氮、血栓素A2/前列腺素1α的平衡体系破坏、超氧化物歧化酶降低、脂质过氧化物升高。

    有些学者对冠心病心绞痛的不同类型分别进行的病证调查显示,自发性心绞痛多为阴寒凝滞,劳累性心绞痛以气虚血瘀多见,变异性心绞痛以阳虚寒凝为多,更年期患者则多为阴虚气郁。王宗仁认为,冠心病血瘀证的多层次研究促进了冠心病其他证型客观化的研究,心气虚证以心脏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减退为主,其中左室舒张功能对心气虚的诊断敏感性较高,左室收缩功能对心气虚的诊断特异性较高。气虚血瘀患者红细胞成分增多、血浆成分相对减少,微循环以异常形态改变为主,心功能明显受损,处于低心泵功能状态。而气滞血瘀则以血浆成分增多、血细胞凝聚性增高、外周微血管内异常流态改变为主,心功能处于代偿期。两型冠心病心绞痛均存在血载脂蛋白代谢紊乱。痰浊证的微观指标有血清胆固醇、游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高密度脂蛋白2-胆固醇(HDL2-C)明显升高,而血液流变性、血管活性物质水平变化与血瘀证近似。肾虚证的载脂蛋白A1(ApoA1)显著降低,载脂蛋白B100(ApoB100)/载脂蛋白A1(ApoA1)显著升高,LPO升高、SOD降低。

    治疗:药物筛选已见成效

    王宗仁介绍,在寻找有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中药过程中,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涉及了复方、单味药、单体化合物等方面。有研究表明,血府逐瘀汤及其制剂可抑制平滑肌细胞从收缩表型向合成表型转变,抑制平滑肌细胞(SMC)的DNA合成;运用斑点印记杂交和原位杂交技术证明该药可降低血管壁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mRNA和血管平滑肌细胞中原癌基因c-mycmRNA的表达水平,且提高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表达,降低实验模型的内皮素-1含量。

    近年来,科研人员在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和总结临床经验的基础上,筛选出了一些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单药、单药提取物和单体化合物,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如有研究发现,黄芪及其提取物黄芪皂苷能改善心功能,减少心肌耗氧,降低血液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左室功能;三七黄酮能明显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心率,减少心肌耗氧量等。

    中药单体化合物的研究包括黄酮类、皂苷类、酚类化合物等。如葛根黄酮能明显改善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血黏度,防止血小板聚集,扩张冠脉而不加快心率;川芎嗪能抗血小板聚集,并对已聚集的血小板有解聚作用,能扩张小动脉,增加毛细血管的致密性,改善微循环,临床用于控制心绞痛发作,防止发生急性心梗和猝死以及冠脉再狭窄;从丹参中分离的单体丹参酮ⅡA经磺化后,其单体化合物丹参酮ⅡA磺酸钠能增加冠脉流量,提高心肌耐缺氧能力,保护红细胞膜,有缩小心肌梗死面积的效应;麝香酮缓解心绞痛的功效与硝酸甘油近似。

更多中药材
  • 笔者从事中医临床15年来,体会到要学好中医,须多读经典,兼阅中医各家学说,博众家之长,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学古人之法之方很有必要,但师古而不可泥古,古法古方亦可新用。笔者将名医吴又可的“三甲散”用来治疗肝硬化腹水多例,均取得较满意的......
  • 冯某,女,43岁,2010年10月13日初诊。患者主诉平素怕冷,遇寒则咳,咳则遗尿,已达五六年之久,秋冬季节加重。数年来,屡次求医,中、西药物服用颇多,然疗效欠佳,因友人介绍,故来就诊。刻诊见舌淡胖,苔白微腻,脉沉迟无力,右尺尤甚。脉症合参......
  • 充血性心力衰竭或称心功能不全,由于心脏泵功能减退,致静脉瘀血,动脉血液灌注不足,心脏不能充分排出足够的血量满足机体代谢和发育的需要而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多为心肌病变或结构异常使心脏负荷加重而引起,如不及时治疗,往往导致死亡。小儿各年龄期均可发......
  • 魏文浩 魏斋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中医医院“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载于《素问·至真要大论》。“寒之而热者”,指用苦寒泄热法治热证,病不愈反见热者,是指肾阴(真阴)不足之虚热,而非有余之实热;“取之阴”即治宜滋其肾阴(肾之真水......
  • 杜昕 河北省中医院 袁红霞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黄文政教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50年,尤擅长内科杂病。今总结其治疗一夜间烦热案如下。患者于某,年逾花甲。夜间烦热,不能成寐2月余。因丈夫新丧,昼夜悲闷,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