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甲氧氯普胺加地塞米松可预防术后恶心呕吐

    使用甲氧氯普胺预防术后恶心呕吐一直存在争议。德国Wallenborn等的一项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研究表明,50mg甲氧氯普胺加8mg地塞米松可有效预防术后恶心呕吐。[BMJ2006,333(7563):324]

    该研究纳入德国4所大学附属医院和4所地区医院3140例接受平衡麻醉和局部麻醉的手术患者。确定术中给予10mg、25mg或50mg甲氧氯普胺加8mg地塞米松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是否优于单独给予8mg地塞米松,同时评估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转归指标为术后24小时内恶心呕吐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表明,术后0mg、10mg、25mg和50mg甲氧氯普胺组患者恶心呕吐累计发生率分别为23.1%、20.6%、17.2%和14.5%。25mg与50mg甲氧氯普胺组预防早期(术后0~12小时)恶心的疗效相当,但只有50mg甲氧氯普胺组患者晚期(术后>12小时)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0mg、10mg、25mg和50mg甲氧氯普胺组患者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低血压和心动过速,累计发生率分别为8.8%、11.2%、12.9%和17.9%。

    研究提示:术中给予50mg甲氧氯普胺加8mg地塞米松是一种有效、安全而经济的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的方法。对于高风险患者,术中给予减少剂量为25mg的甲氧氯普胺和地塞米松,术后加用其他预防方法,可以取得相同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少。

    英国Poole and Royal Bournemouth 医院Sweeney发表评论:在英国,甲氧氯普胺已经很长时间不被常规用来预防和治疗术后恶心呕吐。这是因为以前的研究表明,给予标准剂量10mg甲氧氯普胺无效,而且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如锥体外系症状,特别是在重复给予时。因而该药被一些新的、昂贵但不良反应较少的药物所取代。

    Wallenborn等创新性地进行了甲氧氯普胺的随机研究,不但使用了标准剂量10mg的甲氧氯普胺,而且使用了25mg和50mg剂量。结果显示,25mg和50mg甲氧氯普胺与地塞米松的组合引人注目地有效地减少了早期术后恶心呕吐,并且50mg组合还可以有效预防晚期恶心呕吐,且不良反应(大部分为低血压和心动过速)极少,运动障碍和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极低(25mg组为0.4%,50mg组为0.8%)。

    最佳剂量的甲氧氯普胺联合地塞米松提供了一种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的新选择,或者是对现有治疗方法的辅助或替代。也许下一步应进行比较甲氧氯普胺联合地塞米松与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联合地塞米松的临床试验。但Wallenburg 等的研究支持将甲氧氯普胺作为防治术后恶心呕吐的选择药,这较使用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如帕洛诺司琼)可大大降低医疗费用。

更多中药材
  • 冯某,女,43岁,2010年10月13日初诊。患者主诉平素怕冷,遇寒则咳,咳则遗尿,已达五六年之久,秋冬季节加重。数年来,屡次求医,中、西药物服用颇多,然疗效欠佳,因友人介绍,故来就诊。刻诊见舌淡胖,苔白微腻,脉沉迟无力,右尺尤甚。脉症合参......
  • 充血性心力衰竭或称心功能不全,由于心脏泵功能减退,致静脉瘀血,动脉血液灌注不足,心脏不能充分排出足够的血量满足机体代谢和发育的需要而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多为心肌病变或结构异常使心脏负荷加重而引起,如不及时治疗,往往导致死亡。小儿各年龄期均可发......
  • 魏文浩 魏斋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中医医院“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载于《素问·至真要大论》。“寒之而热者”,指用苦寒泄热法治热证,病不愈反见热者,是指肾阴(真阴)不足之虚热,而非有余之实热;“取之阴”即治宜滋其肾阴(肾之真水......
  • 杜昕 河北省中医院 袁红霞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黄文政教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50年,尤擅长内科杂病。今总结其治疗一夜间烦热案如下。患者于某,年逾花甲。夜间烦热,不能成寐2月余。因丈夫新丧,昼夜悲闷,心......
  • 张英栋 山西省晋中市第三人民医院瞑眩,语出《尚书·说命》,曰“药不瞑眩,厥疾弗瘳”。瞑眩反应即疾病貌似加重的好转反应。瞑眩是一种疾病治疗或者自愈过程中的动象。动者属阳,相对于静止不动、处于相持状态的人体疾病状态来说,这是由阴转阳的佳兆。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