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磺脲类药物降糖作用的研究经年不衰

    在日前召开的第11届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全国学术会议上,北京大学糖尿病中心主任纪立农教授指出,自上个世纪50年代第一代磺脲类降糖药应用于临床以来,就以其安全、高效的优势深受好评,虽然近年来新型糖尿病药物不断问世,但对磺脲类药物的研究从未停止,特别是近年来,国内外对其治疗糖尿病进行了大量的循证医学研究,这些研究对于指导临床用药和制订临床指南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深入进行。

    纪立农教授介绍,这些研究包括四类:一是随机分组、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为短期研究(24周左右),主要研究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二是随机分组、活性药物对照临床试验,也是短期研究(24周左右),主要研究药物间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差别。这两类研究对临床指南没有影响,只对临床医生的用药选择有影响。第三类是随机分组、活性药物或安慰剂对照3年以上的长期研究,主要研究药物治疗的临床结局,如糖尿病的并发症和死亡危险性。最后一类是队列研究,主要对照不同药物治疗的临床结局的差别,为新的循证医学实验提供假设依据和对药物进行安全性监测,并在实验数据上获得结论。

    作为最高等级的循证医学证据,随机分组、活性药物或安慰剂对照3年以上的长期研究对临床使用和指南的制订具有重要影响,受到更多的关注。纪立农教授谈到,目前国际上对甲磺丁脲进行的研究包括UGDP、UKPDS研究,对格列本脲进行的研究包括UKPDS、ADOPT研究。其中,始于1977年的UKPDS研究是在英国进行的最大规模的糖尿病研究,涉及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及北爱尔兰的23个糖尿病中心,目的是探明2型糖尿病的3个关键性问题:通过严格地控制血糖,能否降低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危险;同时患有高血压的患者,能否通过严格的血压控制降低慢性并发症的危险;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任何治疗糖尿病或高血压的方案是否都是有益的。在UKPDS研究中,共有5102例新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入选,在3个月的饮食治疗后,4209例患者被随机分配入组,除少数肥胖患者被随机分配使用二甲双胍治疗外,其他患者随机接受常规治疗或强化治疗。常规治疗组主要是生活方式干预,血糖控制不佳者被随机分配入磺脲类、胰岛素或二甲双胍(肥胖者)治疗组;强化治疗组于研究开始时,随机接受胰岛素(1156例)或磺脲类(1573例)药物治疗,目的是将空腹血糖控制在6毫摩尔/升(108毫克/分升)以下。UKPDS研究随访期平均为10年。该研究的主要结论是:2型糖尿病是一种严重的进行性疾病,在20年的研究期中,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及空腹血糖水平持续上升,表明胰岛β细胞功能进行性衰竭;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改善血糖控制的强化干预治疗可以降低发生糖尿病晚期并发症的危险。

    始于2000年的ADOPT研究是另一项比较不同作用机制的口服降糖药对血糖长期控制效果的大规模研究。该研究包括了英国等国家的多个国际研究中心参与,共纳入4351例未服用过降糖药物的新诊断糖尿病患者,他们随机接受罗格列酮、二甲双胍治疗,随访4年。2006年底公布的研究结果为回答降糖药物的作用机制是否对延缓疾病进展起重要作用,以及β细胞功能与胰岛素敏感性的改变与延缓疾病进展的相关性等问题提供了循证依据,可使临床医生更好地了解不同作用机制的降糖药物对血糖控制、β细胞功能、心血管危险因素和2型糖尿病进展等的治疗效果,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

    纪立农教授在回顾了UKPDS及ADOPT等大规模循证研究后,总结认为:来自长期研究的数据表明,磺脲类药物中的格列本脲是最有效的降糖药物,它无心脏损害、不加重茁细胞的衰竭,主要的副作用为低血糖,需要医生正确应用。

    我国是世界上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之一,目前糖尿病患者总数已超过4000万人,该领域的科学研究备受重视,相关的循证医学研究工作也在开展之中。去年10月,“糖尿病的分子分型和个体化诊疗”——中一牌消渴丸循证医学研究项目入选国家“863”计划,纪立农教授担任课题组组长。该研究由北京大学糖尿病中心及国内15家大型三甲医院联合开展,是一项多中心、控制性、随机分组、两组平行、双盲活性药物对照的临床试验,约有800例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400例单用二甲双胍药物治疗3个月以上者以及400例未用过任何降糖药物且非超重和非肥胖者参与,受试者被随机分为格列本脲组和消渴丸组(每组400例),主要终点指标是观察从基线剂量到预先设定最大剂量后6周,空腹血糖水平达120毫克/分升(6.1毫摩尔/升)的时间,目的是印证磺脲类药物的有效降糖作用,预计明年初可获得第一阶段试验结果。纪立农教授强调,这一研究还有助于在体现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上,建立被国际认可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体系,最终为中药特别是中西医结合药物走向世界提供确凿的科学证据。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术会议是国内糖尿病领域令人瞩目的会议,每年轮流在各大城市召开。此次召开的第11届会议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糖尿病专家和学者2000余人参加。

更多中药材
  • 本期博主:罗大伦 中国中医科学院如果受寒,第一时间处理,就不容易变成很严重的问题,用温通经络的中药泡洗,效果就不错,还可加上引经药,效果会更好。这些天天气冷了,转眼冬天来了,有时候会着凉,会受风,如我们在外面的时间长了,站在风口了,或者穿得......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在多种疾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严重的全身性血栓出血综合征。其主要特点是凝血,纤溶功能亢进,微循环障碍,进而引起出血,脏器损伤,血细胞破坏,甚至休克。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病属中医“瘀血证”范畴。病因病机热毒......
  • 蒋玉清 安徽省亳州市华佗中医院消渴为临床常见症状,它以口渴明显为主,但又不尽同于糖尿病,也就是中医所讲的消渴病,消渴病是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及尿有甜味等临床表现,而《金匮要略》消渴篇,把口渴都归属于消渴,有口渴多饮,也有口渴不欲饮,但无......
  • 万柏松 河北省迁安市传染病医院手足口病自2008年开始在我国大范围漫延,并出现了一定数量的死亡病例。引起全国医者的高度重视,而此病在1981年才开始在上海被发现,中医古籍中没有针对性的记载,如何治疗手足口病?特别是中药能否发挥作用?是摆在中......
  •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确立主方、选好药材之后,将要进行膏方的制作。膏方制作的工艺已经流传千年,工序繁复,要求严格,否则难达到“滴水成珠”的基本要求。俗话说,膏方补不补在医生,灵不灵在制作。如果工艺不精、制作欠细,必将直接影响到膏方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