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地塞米松可防止移植皮瓣坏死

    移植后皮瓣血运障碍甚至坏死是整形外科的常见并发症,临床上对此一直缺乏有效的防治方法。济南军区总医院整形外科曹景敏教授根据对51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近日提出,地塞米松可以有效地防治皮瓣坏死。

    皮瓣出现血运障碍,导致皮瓣部分或全部坏死是比较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通常是由于皮瓣动脉供血不足,和(或)静脉回流不畅所致。近年来对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其中,中性粒细胞被认为是导致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首要介质,故防治皮瓣坏死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应是避免中性粒细胞的异常活动。因此,如果能寻找到一种可以综合调节中性粒细胞的功能状态的药物,可能对防治皮瓣坏死会有较好的效果。

    已有研究表明,地塞米松具有明显的拮抗中性粒细胞黏附于血管壁的能力,可避免中性粒细胞在局部皮瓣中的积聚等作用。为探讨地塞米松在临床上对皮瓣供血不足的防治效果,曹景敏教授等人对51例皮瓣移植患者进行了用药观察:在术中或术后8小时内如发现皮瓣呈苍白、青紫等血供不足或静脉回流不畅的症状时,立即给予地塞米松0.3毫克/千克体重静脉滴注,维持两天,后逐渐减量至第7天停药。术后第10天观察皮瓣成活情况,结果51例血运障碍皮瓣者,经救治后皮瓣完全成活30例,皮瓣大部分成活18例,坏死3例。经6个月~1年随访,成活皮瓣色泽、弹性均好。

    曹教授指出,地塞米松可以有效地防止中性粒细胞的活化,减轻中性粒细胞与血管壁的黏附,调理中性粒细胞的凋亡与坏死比例,减少中性粒细胞释放肿瘤坏死因子,从而防治皮瓣坏死。在临床实践中,使用地塞米松防治皮瓣坏死一定要早。术中或术后发现皮瓣血运障碍时,或即使临床上还未出现明显血运障碍,但对皮瓣血供无把握,就要立即使用地塞米松,这样会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另外,虽然地塞米松防治皮瓣坏死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也不能忽略剥离皮瓣时的基本操作。3例救治失败的原因,可能与机体地塞米松受体不敏感有关。

更多中药材
  • 商本平 张海燕 山东省荣成市人和中心卫生院大青龙汤有关条文见于《伤寒论》38、39两条。38条曰“太阳中风,脉浮紧……”39条曰“伤寒,脉浮缓……”联系《伤寒论》1、2、3三条不免使人疑窦重重。太阳中风脉本浮缓,伤寒脉本浮紧,如何又言“太阳......
  • 本期博主:罗大伦 中国中医科学院如果受寒,第一时间处理,就不容易变成很严重的问题,用温通经络的中药泡洗,效果就不错,还可加上引经药,效果会更好。这些天天气冷了,转眼冬天来了,有时候会着凉,会受风,如我们在外面的时间长了,站在风口了,或者穿得......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在多种疾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严重的全身性血栓出血综合征。其主要特点是凝血,纤溶功能亢进,微循环障碍,进而引起出血,脏器损伤,血细胞破坏,甚至休克。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病属中医“瘀血证”范畴。病因病机热毒......
  • 蒋玉清 安徽省亳州市华佗中医院消渴为临床常见症状,它以口渴明显为主,但又不尽同于糖尿病,也就是中医所讲的消渴病,消渴病是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及尿有甜味等临床表现,而《金匮要略》消渴篇,把口渴都归属于消渴,有口渴多饮,也有口渴不欲饮,但无......
  • 万柏松 河北省迁安市传染病医院手足口病自2008年开始在我国大范围漫延,并出现了一定数量的死亡病例。引起全国医者的高度重视,而此病在1981年才开始在上海被发现,中医古籍中没有针对性的记载,如何治疗手足口病?特别是中药能否发挥作用?是摆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