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肿瘤防治:新思维应对新挑战

    近30年来,许多国家对肿瘤研究都予以极大的关注,对细胞癌变机制的认识在不断深入,取得了重要的进展,然而人们在控制癌症的征途中步履艰难。除了早期肿瘤(未转移的)治愈率(5年生存率)有所提高外,晚期肿瘤的治愈率并无明显提高。在不久前举行的第四届全国肿瘤进展学术峰会上,长期从事肿瘤的化疗病因和癌变机理研究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程书钧院士认为,在肿瘤防治研究中,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

    恶性肿瘤的异质性导致治疗面临严重挑战

    恶性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作用、多基因参与,经过多阶段变化累积起来的极其复杂的生物现象。程书钧院士说,恶性肿瘤细胞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由于其基因组的不稳定性,造成肿瘤细胞分裂延续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变异细胞,形成在肿瘤组织中,出现具有不同生物特性的变异细胞群体(异质性)。这些不同的群体可能对相同的治疗手段具有不同的反应,当某个敏感群体被消灭后,破坏了细胞间的平衡,导致抗体群体加速繁殖。这可能是当前,甚至未来肿瘤治疗中面临的重大挑战。他提出,对付恶性肿瘤这样一个多基因改变、处在不断变异过程中特殊生物现象,我们需要改变现在的治疗策略,采用多靶点、多方位的综合治疗或其他方法。

    肿瘤的分子分型和个体化疗在未来诊治中有重要作用

    近几年来,随着功能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发展,高通量检测技术的进步,分子生物学已经越来越多地渗透到肿瘤学的基础和临床中,为肿瘤的分子分型、预后评估以及个体化治疗等做出了重要贡献。程书钧院士说,肿瘤是环境与宿主因素相互作用,多基因参与的复杂疾病,又具有多阶段性,缓慢发展的特点。因此,我们不能设想任何一个单一的肿瘤异常改变可以准确无误地用于指导肿瘤的分子分型、预后评估以及临床治疗上。从单基因向多基因,从单一层次向集成层次、从细胞向整体的研究模式,已经逐渐成为未来肿瘤研究的主导方向。肿瘤标志的研究和应用,也会由单一标志向多个标志及至标志谱的方向发展。集成式的肿瘤标志的出现和广泛应用,将会使肿瘤的早期诊断进一步提高,逐渐改变当前以诊治中、晚期肿瘤为主的被动局面。

    癌前病变是肿瘤防治的关键阶段

    从正常细胞发展到恶性肿瘤常常需要经过数年到数十年的时间,在这漫长的癌变过程中,是否存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如果存在癌前病变,它与癌变有什么联系与区别?控制癌前病变的发生与发展,能否最终达到控制肿瘤的目的?这是当前肿瘤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据程书钧院士介绍,癌前病变是病理学家用于描述学的名称,是指一类具有细胞不典型性和分化异常的增生性病变,这种病变在不同程度上以后可能会发展成癌。根据在我国河南林县食管癌高发区的临床研究,食管上皮的不典型增生和食管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尽管我们目前还不完全清楚癌前病变是如何发展成侵袭癌的分子机制,但是人们已经清楚意识到,当前治疗占位性病变的晚期肿瘤的办法,可能不会成为最终控制肿瘤的有效途径。科学发展将会使人们认识到,治疗肿瘤必须向早期阶段不断推移。防治癌前病变将会是人类控制恶性肿瘤的一个重要战略措施。从1950年以来,采用巴氏涂片准确检测出宫颈癌前病变,再加上合理的外科治疗的国家,宫颈癌发生率和死亡率下降了79%。而未实施这项措施的国家,宫颈癌仍然是妇女肿瘤的主要死亡原因。这些研究结果已清楚表明,控制癌前病变是降低恶性肿瘤发生率的有效途径。

    基础和临床相结合的研究将起主导作用

    目前对肿瘤的防治还没有取得重大突破。人们已清楚地意识到,未来肿瘤防治与研究的重心,将会逐渐由具有明显占位性病变的中、晚期肿瘤向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推移。程书钧院士提出,要大力加强肿瘤临床发生、发展规律的宏观研究,高度重视肿瘤资源库的建设和合理利用。对于有关肿瘤诊治的难题,可能需要通过系统地分析研究肿瘤组织内在的复杂的规律,才可能找到有助于指导肿瘤诊治的新思路。同时要发展高通量、快速分析的新技术平台,从单基因分析走向探讨多基因的相互作用。肿瘤基础和临床相结合的研究必将在人类战胜肿瘤的斗争中起到主导作用。在人类防治肿瘤的研究中,生物信息学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发挥重要作用。他指出,细胞癌变和肿瘤防治研究仍将是本世纪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中的热点和难题,当前人们对癌细胞本质的认识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人们彻底解码癌细胞本质之时,可能就是人们完全了解自身生命现象之日。科学家将会不断地提示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许多奥秘,艰难而稳步地向最终控制肿瘤迈进。

更多中药材
  • 牛群 甘肃省庄浪县杨河乡卫生院 孙芳芳 甘肃省庄浪县赵墩乡卫生院胃为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主受纳腐熟水谷,为水谷之仓、气血之海,与脾合称为“后天之本”。胃之受纳腐熟功能正常,表现为食欲如常,舌苔淡白,面色荣润,脉象不浮不沉、从容和缓、节律一致......
  • 王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编者按:阎艳丽为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教授,河北省第二批中医药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出身中医世家,从事中医教学、临床、科研40余年,临床善以经方化裁治疗百病,其学生总结其运用经方治验五则,本版今起陆续介绍。陈某某,女,成年......
  • 各种原因使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中医学认为,凡六淫邪毒、疫疠之气入侵肌腠,正邪相争,或内伤七情,饮食劳倦而致人体脏腑功能紊乱,阴阳失调,表现以发热为主要症状,体温升高在39℃以上者,称为高热。临床可分为外感高热与内伤高热,以外感高......
  • 苗小玲 河南中医学院经方研究所脑囊虫病是由寄生虫(猪绦虫为主)所传染的一种顽固性脑组织及大脑中枢严重损伤的颅脑内疾病,病人痛苦大,后遗症多。根据临床特征可分为脑实质型、脑室型、脑膜型及混合型。河南中医学院王付教授多年临床用纯中药治疗本病,取......
  • 王金亮 侯红霞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喻嘉言云:“脾胃者土也,土虽喜燥,然太燥则草木枯槁,土虽喜润,然太湿则草木湿烂,以补滋润之剂,使燥湿相宜,随证加减耳。”补脾胃者,当使燥湿相宜,医者选方用药,当以甘味为主。《内经》指出:“五味入胃,甘先入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