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50年应用二甲双胍成为降糖经典药物

    据中国医药报浙江讯 记者徐述湘报道4月25日,在浙江杭州举行的“二甲双胍(格华止)临床应用50年媒体研讨会”上,我国糖尿病领域专家强调,随着近年来国内外糖尿病预防和治疗观念的不断发展,以及对二甲双胍在临床应用上的进一步认识,二甲双胍已经成为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的经典药物;有效控制糖尿病,应加强对经典药物的正确认识和使用。

    二甲双胍是最早的口服降糖药之一,于1957年在法国首次作为降血糖药用于临床研究,至今已50多年。第一个二甲双胍药(格华止)于1959年获准上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陈名道教授介绍说,双胍类降糖药物的早期研发产品主要有二甲双胍和苯乙双胍两种,苯乙双胍因引起乳酸性酸中毒等副作用而于上世纪70年代在多数国家退出市场。1995年,美国批准了二甲双胍上市;1998年,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结果发布,充分肯定了二甲双胍对心血管保护的长期益处;2002年,欧盟批准二甲双胍用于10~16岁儿童2型糖尿病的治疗。近几年,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早期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得到医学界的充分肯定。

    2型糖尿病是一种进展性疾病,其进展过程中导致的并发症,是对患者的最大威胁:对微血管的损伤会导致失明和肾衰竭;出现大血管病变会导致心脏病、高血压、卒中和截肢,近75%的2型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研究表明,糖尿0年,有30%~40%的患者至少会发生一种并发症。早期控制,预防并发症,是糖尿病治疗的关键。

    临床上对于糖尿病治疗的认识经历了很多曲折。以往对早期糖尿病患者的治疗,通常以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为主,如血糖不能达标,则进行药物干预。然而,长期研究显示,仅靠生活方式干预,多数患者的血糖得不到控制(血糖达标率不到10%),相反还出现了血管和胰岛细胞的损伤。

    当前,在早期控制血糖的临床治疗上分化出两种倾向:一是初诊后就用胰岛素来降低血糖至达标水平,之后再进行用药方案调整;另一种是“不管什么药物,只要能降糖达标就可以”。陈名道教授表示,这两种倾向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不能绝对化,临床应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来选择,具体用药“都是有条件的”。2006年,由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和欧洲糖尿病研究学会(EASD)联合发布的2型糖尿病治疗最新指南中,把二甲双胍推荐为与生活方式干预共同开始的一线治疗药物,然后再根据疗效适时地加用其他糖尿病治疗药物。“这一进展,使糖尿病早期治疗方案更为积极。”

    糖尿病专家、《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副总编辑傅祖植教授表示,经过半个世纪的应用,二甲双胍已经成为2型糖尿病治疗的经典药物。去年美国内科年鉴发表的一项针对216个研究和两个系统回顾的荟萃分析显示,相对于其他口服降糖药物(磺脲类、噻唑烷二酮类、格列奈类等),二甲双胍能更有效地改善大血管病变发生的危险性,还可以控制体重,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糖尿病患者都可以从二甲双胍应用中获益,除非有肾损伤的证据或风险”。傅祖植教授解释说,二甲双胍本身不会对肾功能有影响,但肾功能受损者容易出现二甲双胍的蓄积而导致副作用发生。2007年新版的我国糖尿病临床指南中,二甲双胍是肥胖患者唯一首选的口服降糖药;同时,它也是非肥胖患者的首选用药之一,并成为2型糖尿病联合治疗的基础用药。在美国糖尿病学会(ADA)高血糖的最新治疗路径共识上,二甲双胍的应用是从治疗初始贯穿全程。

更多中药材
  • 特禀质就是过敏一族,容易过敏,特别是在春暖花开的时候。比如特禀质在面对灰尘啊,花粉啊,还有对我们这个家里养小宠物啊,吃的这个鱼虾螃蟹之类的过敏,这个类人特禀质比较多见,并且比较困扰生活,这个过敏体质与我们的生理缺陷和免疫力有很大的关系。......
  • 气郁质常见于女同志,像林黛玉一样,这个心情郁闷,闷闷不乐。就是先天性的,闷闷不乐,形体消瘦。这些人那个形态是比较瘦弱,性格内向,比较敏感,比较多疑。......
  • 湿热体质年轻人比较多,多见于长青春痘这类人。它表现在口苦,口干,并且面垢油光啊,就是面部和头发有油,并且身体困重,形态呢是中等的,这类体质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心急,心情比较烦躁,这湿热质我们这个年轻的比较多一点。......
  • 痰湿质比较多见,我们常见的胖人,肥胖的人。痰湿体质症状表现为:口粘多痰,腹部肥满,肚子比较大,面色油腻,并且头发一面色油腻,性格比较稳重,这个舌苔厚腻,舌苔是黄色的,厚厚的白白的腻的,并且这些人喜欢吃甜食,喜欢吃肉类这些东西。......
  • 阳虚质对应阴虚质,阴虚质最大特点是口渴。表现为,口燥咽干,手足辛热,并且形体偏瘦,大便干结,还有这个情绪方面,情绪比较急躁。这些就是阴虚质的总体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