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舒肝汤预防EVB有效

    门静脉高压导致的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首次出血死亡率可达25%~50%。河南焦作市第三人民医院传染科对舒肝汤预防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进行了前瞻性对照研究。结果认为,舒肝汤预防EVB复发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进一步研究和试用。

    研究人员选择了53例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分成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6例,治疗组28例应用舒肝汤(由柴胡10克、赤芍10克、川芎10克、枳壳10克、香附10克、当归12克、桃仁10克、郁金10克,丹参25克、龟甲15克、土鳖虫10克、水蛭10克),每日2次水煎服,12周为1个疗程。治疗时原则上不给其他药物治疗。对照组26例仅应用必要的支持疗法如白蛋白、肝安注射液、口服益肝灵及维生素等,疗程3个月。在用药前后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其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并动态监测患者的肝、肾功能及EVB复发情况。

    结果发现,用药2周后,治疗组门静脉内径(Dpv)与脾静脉内径(Dsv)显著降低,与用药前比较有显著变化(P<0.05),其他指标无显著变化。用药10周后,Dpv、Dsv持续降低,门静脉血流量(Qpv)与脾静脉血流量(Qsv)也比用药前显著下降,说明从用药第10周起,门、脾静脉内径与血流量均呈显著下降。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后2周和10周门静脉及脾静脉内径、血流速度以及血流量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过程中以及在整个随访期间,治疗组再出血率为28.57%,对照组为61.54%,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15天内再出血发生率对照组为53.85%,治疗组为21.43%,对照组再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治疗组(P<0.05)。3年病死率对照组为69.23%,治疗组为39.29%,对照组显著高于治疗组(P<0.05)。

    研究者认为,肝硬化的病因病机是病邪侵入机体,留恋不去,进而导致邪盛,湿热未尽,兼血瘀、肝郁、脾肾气血虚,且血瘀是关键。因此在治疗中应用舒肝汤意在活血化瘀、疏肝解郁、软肝散结。

更多中药材
  • 王金亮 侯红霞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王某,男,13岁。2007年8月29日初诊,自入秋以来即感胃脘不适,时有吐泻,继之病情加重,现水浆入口即吐,米粒难进。口渴而喜饮,但愈饮愈渴,昼夜嗜睡,脉沉濡,舌红,苔白。此乃暑湿内蕴,胃阳不振,脾气也伤,......
  • 张英栋 山西省晋中市第三人民医院唐代大医孙思邈继承了历代医家对温疫的预防经验和诊治思想,提出了“瘴疠”、“温风”、”毒气”等病因,肯定了“毒”是传染病的主要病原,治疗上突出清热解毒。但提到避瘟时却倡用温药。避瘟为防病,“凡能依时摄生者,可居......
  • 何钱 贵州省江口县人民医院方药组成:生白术60克,麦冬30克,生地黄18克,炒枳实30克,柴胡30克,元参18克,厚朴30克,熟大黄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分3次服。此方为贵州名医石恩骏教授治疗习惯性便秘之专用经验方。石氏认为人体气机升降出......
  • 急性心肌梗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因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而致心肌坏死。临床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血清心肌酶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常伴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休克,是冠......
  • 王金亮 山西平遥中医院王某,女,41岁。2009年9月13日初诊。腹痛泄泻1年余,大便日3~5次,便稀,有时带有黏连之物,伴腹痛,每逢情绪波动则腹痛腹泻加重,胸闷腹胀,嗳气少食。腹部触之,脐上有索条状块物,时有低热。舌质红,有瘀斑,苔薄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