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重用补气药治疗运动神经元病

    运动神经元病(MND)是一组病因未明,选择性损害脊髓前角、桥延脑颅神经运动核和锥体束为主的慢性进行性变性疾病。临床表现以进行性骨骼肌肉萎缩、无力,直至呼吸肌麻痹而死亡为特征。目前尚无特殊疗法,50~70%患者在发病后3~5年死亡,其中有脑干损害者存活期<2年。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覃小兰等医师,根据该院刘茂才教授的经验,采用大剂量补气药治疗运动神经元病31例,取得较好的疗效。

    治疗方法为黄芪注射液60毫升(含生药材120克)加5%葡萄糖液250毫升静滴,每天1次,疗程1个月(用药2周,停用2天再续用);口服复方北芪口服液20毫升(含生药黄芪6.72克),每天3次,疗程3个月;口服补元汤,基本方组成:黄芪45克,党参、太子参、丹参各20克,何首乌、白芍、鸡血藤各30克,紫河车、山茱萸、杜仲、巴戟天各15克,陈皮6克。兼语謇、吞咽困难者,加全蝎6克,石菖蒲12克,马钱子粉(冲)0.5克以涤痰开窍;兼肌肉震颤者,加龟板胶(烊)20克,当归10克,木瓜30克;兼咽干、心烦不寐者,加玄参、生地黄、麦冬各15克。疗程3个月。

    结果表明,显效8例,有效1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达74.19%;随访2年,显效3例,有效12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达48.39%。全部病例治疗过程中,无肝、肾功能损害等副反应。

    MND属中医痿证范畴。《内经》中早有“治痿独取阳明”的记载。刘茂才教授集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本病以元气亏虚为主要病因,病位涉及肝、肾、脾。治疗上以“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为法则,强调重用大剂补气药,兼以养血益肾。其中黄芪超大剂量用至140克,此外尚有党参、太子参等益气药,经多年临床观察,无不良反应。由此可见气能生血,气旺血旺,血可化精,精能生髓,可使脾健肾充,肝得滋养,肢体能用。其次,刘茂才还重视本病病程迁延的特点,“久病必虚,久病必瘀”,且脾虚生湿,湿聚成疾,痰瘀互结而壅塞气机,故在补益治疗中适当选用涤痰开窍药,如石菖蒲、马钱子、全蝎等;在补肾方面,注重选择温而不燥、补而不滞的药物平补肝肾,用药旨在温阳,但配以滋阴药以求补阳而不伤阴,如选择紫河车、杜仲、巴戟天与山茱萸、白芍、鸡血藤的搭配,何首乌、狗脊与玄参、生地黄的搭配,以求刚柔相济、温润并施,利用中药持久和缓的药理作用,缓图调治,从而达到治疗痼疾的目的。临床观察结果表明,大量补气中药治疗运动神经元疾病近期疗效总有效率为74.19%,远期疗效总有效率为48.39%,无1例死亡。

    本病病因未明,可能与营养障碍、遗传因素有关。文献报道肌萎缩侧索硬化(MND的一型)是因体内自由基平衡紊乱及通过活性氧形式产生神经细胞毒性引起运动神经元死亡,使用清除自由基的药物对其有一定效果。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党参、太子参等补气药及养血益肾药丹参、何首乌、杜仲、巴戟天、生地黄、狗脊具有较强的抗氧自由基作用,能清除超氧阴离子(O2-),提高SOD活性作用;此外,紫河车、丹参、黄芪、山茱萸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作用。非终末期运动神经元病治疗效果满意,可能与益气养血补肾中药通过抗氧自由基作用以保护残存的神经细胞、调节机体免疫、减少肺部感染等合并症的发生有关。

更多中药材
  • 这个肚子咕咕响,总排气多是怎么回事儿呢?有很多朋友问我为什么肚子总咕噜响?为什么排气还多呢?其实不管是胃还是肠出现这种咕咕声呢,其实就是一种气过水声,或者是通过那种比较稀的食物或者分辨的时候产生的这个声音。中医认为呢,它主要是有两个原因,第......
  •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讲一讲心脏供血不足有哪些表现,心脏供血不足呢,是中老年患者常见的一种状态,它主要的表现呢是胸闷,胸疼,呈阵发性,通常会在劳累啊,情绪激动啊,寒冷啊之后诱发,那么中医呢,通常把这类疾病呢,归结为胸痹,心痛,或者是心悸,怔忡等......
  • 第一,就是不吃晚饭会导致什么呢?胃酸分泌增多,损伤胃粘膜,损伤胃粘膜之后啊,这个胃口啊就更不好了,就更不爱吃饭了,这样就瘦得更快,因为人体有这个生理周期,这个胃液也有它分泌的规律,你即便不吃饭,到了晚饭这个时间胃酸也会分泌,胃酸的酸度是很高......
  • 这个喉咙干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情况。咽痛喉咙干痛不仅仅是在冬春季易发生,那么在夏秋季也同样,因为夏季火热之邪旺盛,火热上炎,首先就会侵袭咽喉,鼻腔等等这样的部位,那所以今天我讲四个小妙招来帮助大家解决这个问题。这个喉咙......
  • 很多人有心慌、胸闷、气短的情况,严重的还伴有疼痛,去医院检查做心电图都是正常,于是西医诊断为说你这是心脏神经官能症。只要有心慌,胸闷,气短伴疼痛的症状,无论西医诊断如何,中医都统称为胸痹,那中医治疗胸痹的思路是怎么样的?举个例子,我们北方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