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浮小麦——粮食中的治病良药

    小麦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世界各地均有大量种植。未成熟的小麦被称为浮小麦,因置于水中浮在水面而得名。

    中医认为,浮小麦味甘性凉,可入心经,能止汗。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说,浮小麦能“益气除热,止自汗盗汗、骨蒸虚热、妇人劳热”。人在炎热的夏季运动和吃饭时出汗是正常现象,而且可以通过出汗,达到调节体温、排除代谢废物的目的,但如果总是出虚汗则属病态,必须按汗病治疗。

    以自汗(在清醒时出汗)为主,出汗部位以头部、躯干为主,并伴有精神疲惫、食欲不振、大便稀溏、周身无力、少气懒言、手脚冰冷等症者,是为气虚,治宜益气固表止汗,可用浮小麦30克,生黄芪、炒白术、炒防风、太子参各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以一周为一个疗程。

    以盗汗(睡着出汗,惊醒立止)为主,出汗部位常在胸背、手脚心,并伴有心烦易怒、夜眠不安、五心烦热、两颧红赤、骨蒸劳热、大便干结、小便黄赤、午后低热等症者,是为阴虚,治宜清热养阴敛汗,可用浮小麦30克,生地、熟地、当归、白芍、五味子、地骨皮、麦冬各15克,生黄芪、太子参各10克,黄芩、黄连、黄柏各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以一周为一个疗程。

    自汗、盗汗均显著者,是为气阴两虚,治宜补气固表、养阴敛汗,可用浮小麦60克,太子参、生黄芪、白芍、五味子、麦冬、地骨皮、煅牡蛎各15克,防风、麻黄根各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以两周为一个疗程。

    对轻症汗病患者,无论自汗、盗汗,均可单用炒熟的浮小麦30克,每日一剂,泡水代茶饮,以一月为一个疗程。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浮小麦可抑制致病菌的生长,促进有益菌的繁殖和维生素的合成,降低人体内胆固醇,提高机体免疫力。实践证明,浮小麦药性温和,是不可多得的粮中良药。

更多中药材
  • 王业龙 安徽省岳西县王业龙中医诊所决明子味微苦微甘,性平,微凉。归肝、肾、大肠经。功能清热明目,润肠通便。《神农本草经》将决明子列为上品,谓其“主青盲、目淫、肤赤、白膜、眼赤通、泪。服益精光,轻身”。《日华子本草》言其“助肝气,益精;用水为......
  • 魏文浩 魏斋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中医医院倒换法,以金元刘河间(《宣明论方》卷十五)的倒换散为代表方。此方治癃闭不通,小腹急痛,无问久新。亦属关格之病。《诸病源候论·关格大小便不通候》指出:“关格者,大小便不通也。大便不通谓之内关,小便不通谓......
  • 郭俊田 河南省西华县人民医院失瘖有虚实之分。《景岳全书》曰:“喑哑之病当知虚实;实者其症在标,因窍闭而瘖也,虚者其症在本,因精气内夺而瘖也。”《张氏医通》曰:“失音大都不越于肺,然须以暴病得之,为邪郁气逆,久病得之为津枯血槁……”实证 实证......
  • 皋永利 山东中医药大学关于“辨证分型”,中医界又有争论,反对意见认为,“辨证分型”会固化辨证论治的灵活性,有违辨证论治的根本精神,不利于中医临床思维的发展。笔者以为这是对“辨证分型”的误识。“辨证分型”对中医贡献巨大,不容否定。是对疾病基本......
  • 笔者从事中医临床15年来,体会到要学好中医,须多读经典,兼阅中医各家学说,博众家之长,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学古人之法之方很有必要,但师古而不可泥古,古法古方亦可新用。笔者将名医吴又可的“三甲散”用来治疗肝硬化腹水多例,均取得较满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