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尽心竭力

    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肯用尽心思,使出全力,就一定能把事情办好。这就是“尽心竭力”一词的意思。不少古代文献都使用过此条成语。如南宋朱熹《与芮国器》一书中说:“理在当行,不以行之难易为作辍也,尽心竭力而为之,不幸而至于真不可行然后已焉。”

    这一成语也可作“尽心尽力”。如《晋书?王坦之传》中说:“且受遇先帝,绸缪缱绻,并志竭忠贞,尽心尽力,归诚陛下,以报先帝。”

    从心理学角度看,尽心竭力一语显然是以“心力”为基础、为核心构成的。“心力”一词并非杜撰。东汉王充说:“凡人莫不有力。”意思是说,任何人都具有一定的力量、力气、效力。这可称之为“人力”。而人力又可一分为二,即体力,王国维叫做“身体之能力”;心力,王国维叫做“精神之能力”。西方也有“心理能力”之说。

    我国古代早有“心力”一词。《孟子?梁惠王上》中说:“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赵歧注:“言尽心战斗,必有残民破国之灾。”朱熹曾说:“才是心之力,是有气力去做底……才者,才之气力所以能流者,然其流有急有缓,则是才之不同。”很明显,朱熹肯定心是有“力”的,并认为心力就是“才”(才智与才能),或是由“才”表现出来的;由于才有优劣,所以心力就有大有小。近代思想家谭嗣同也曾使用“心力”一词,指人的精神力量。应当说,正因为我国古代早有心力的说法,所以就为“尽心竭力”成语的构成与出现打下了基础。

    所谓心力,又可以划分为两大系列,一是智力,主要包括五种基本心理因素,即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思维力与注意力;一是非智力因素,主要由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五种基本心理因素构成。

    因此,按心理学来看,所谓尽心竭力,就是要尽量发挥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更多中药材
  • 中医常讲呢,肥人多痰,瘦人多火,就是胖的人呢多痰湿,瘦的人呢多阴虚火旺,瘦的人怎么吃也吃不胖,是什么原因呢?大部分是因为脾胃虚弱,吸收营养条件不行,吃完了之后吸收不了。所谓的瘦人多火呢,是指阴虚火旺,胃阴虚虚火旺盛导致什么呀?消谷善饥,就是......
  • 大家好,有些朋友啊,总觉得自己困,乏,没有力气,身体有一种沉重感,做什么事儿都没有精神,去医院体检,也没有发现什么指标异常,这是怎么回事儿呢?从中医角度,主要有三大原因。主要就是虚实,咱们所说的虚呢?就是气血不足或者是肝肾不足,那每个人体质......
  • 大家好,很多病人呢,得了感冒,或者上呼吸道感染之后,急性的炎症,通过吃抗生素啊和积极治疗得到控制了,但是咳嗽呢可能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甚至变成了慢性的支气管炎,过敏性哮喘等等。特别到了立秋以后呢,那么秋季的这个时令呢,它主要是以凉燥为主,......
  • 大家好,我们常讲啊,春捂秋冻,就是春天要多穿点衣服,秋天要凉一点。其实呢,也不完全。过去咱们说呢,秋冻,指的是可以少穿一点,然后为了让身体逐渐适应秋冬的这个寒冷的季节,但是有些部位大家还是要保护好,因为秋天的节气,主要是以凉燥为主,那凉呢,......
  • 第一啊,我们就是说常见的是气虚,气虚是什么呢?气呢,是推动人体活动的一种物质,就像我们看到这个火车一样,蒸汽火车它的气少了,它活动就差了,跑不起来了。那人也一样,人的气少了,气虚了,那首先表现的就是乏力,不爱动弹,倦怠,干什么都没精神,想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