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理解偏方与方剂

    偏方,是根据前人的经验、实践和积累所产生的药方,由古至今,一代一代传承下来。有许多偏方大家都很熟悉,如生姜治感冒、苹果泥止腹泻、野菊花治目赤、萝卜消肚胀等。再说得确切一点,偏方是对付一种病症只使用一种生药的药方,具有简便易行的特点。在中医方剂没有形成以前,人们往往采用单味生药治病,相当于使用偏方。

    所谓生药,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的植物、动物或矿物质等,没有经过加工炮制,照原样取来使用。中医方剂中的药物很少使用生药,要根据治疗的需要经过炮制后才入药使用。就拿大家所熟知的生姜来说吧,风寒感冒用生姜,胃寒呕吐用姜汁,胃寒疼痛用煨姜,阳虚水肿用姜皮,回阳救逆用干姜,温中止血用姜炭等。

    中医方剂很少只用一种药物,通常都是四五种,有时根据病情的需要,还会同时使用10几种药物,主次分明,各司其职,联合作战。生姜治疗风寒感冒固然有效,可是如换作方剂,就要再加上止咳药、头身痛药等来配合处方。譬如治疗风寒感冒的麻黄汤,麻黄为君药,发汗解表以散风寒,宣发肺气以平喘止咳;桂枝为臣药,助麻黄解表且治头身疼痛;杏仁为佐药,宣肺平喘止咳并助解表;甘草为使药,起调和诸药和矫味的作用。君臣佐使,有理有节,只要对症,定会药到病除。

    另外,偏方重于对症下药,有点儿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意思;而中医方剂则是根据患者的体质情况、病症的轻重缓急来加减用药。因此,偏方有时非常有效,有时却完全无用。有些人非常迷信偏方,病急乱投医,总认为偏方能治大病。在临床上,我们经常看见一些患者因轻信偏方而延误了治疗时机。比如患食管癌的病人天天喝鲜鹅血,胃癌患者将活蟑螂塞进嘴里嚼服,其实许多偏方是没有科学道理的。在科学发达的今天,有病还是最好上医院,医生会根据您的病情,充分考虑个体差异而进行全面的综合治疗,开出疗效显著的处方来。

更多中药材
  •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有人会把红豆和赤小豆弄混,其实这两种豆子还是有区别的,无论从外形还是功效上,两者都不太一样。红豆圆而大,常常用作食材,具有化湿补脾的功效,对于脾胃虚弱的人比较实用。而赤小豆扁而小,常用于入药,具有利湿消肿,清热退黄的功效,......
  • 罗汉果大家应该都熟悉,它具有清肺利咽,化痰止咳,润肠通便的功效,所以有些人咳嗽,咽痛或者便秘死都习惯用它来泡水喝。但我们要注意,罗汉果味甘性凉,对于脾胃虚寒者并不适合使用,大家一定要记住。......
  • 中医认为,肥胖都是由脾虚所导致的,脾胃虚弱会导致身体水湿运化和排泄能力下降,湿气重便由此而来。而湿气重的人大多偏好重口味,肥腻食物吃多了又反过来造成身体痰湿过重,从而发胖。不仅如此,湿气重还会加重身体运化不畅,体内废物损失无法排出,就容易出......
  • 每一种药物最好都要错开,不同的西药之间服用的话,有些像解抗的药物,我们就错开服用,错半小时。中药西药之间,我们服用的话,尽量错开个半小时会好一点,以避免发生不良的化学反应。......
  • 我们知道中医治病是用药物的偏性来纠正我们体内的这个营养的偏性,假如这个人是个寒凉的体质,我们用温热的药啊,这是正常对应的。假如寒凉的体质用这个寒凉的药,这个药对身体都是有毒副作用,这个是不能用的。还有下面一句话呢,就是能不能长期服用,如果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