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原络配穴为主治疗血管性痴呆科研课题有新进展

    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孙忠人、赵惠、孙远征等科研人员新近完成的一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诊疗技术整理与研究项目资助课题显示,以原络配穴为主联合西药都可喜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

    此项研究共选择血管性痴呆患者66例,其诊断标准均采用国际标准。用随机顺序表随机分为针灸加药物组(观察组)和单纯药物组(对照组)。观察组在与对照组药物治疗相同的基础上,按照中医辨证分型,以原络配穴为原则取穴。所取穴位有神门、太溪、飞扬、太白、丰隆、太冲、百会、本神、风池、大椎、膻中、关元。按照祛瘀通经、补虚泻实的原则,对上述穴位施以不同补泻手法。偏于虚证用补法,并对关元、太溪、太白3穴施以雀啄灸法;偏于实证用泻法,并于每次出针后轮流选取大椎、丰隆中的任一穴位,三棱针刺络放血。每日1次,6日后休息1日,60日为1疗程。对照组给予口服西药都可喜,每次1片,每日2次,餐后服用,60日为1疗程。

    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前者智能改善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均明显好于后者,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孙忠人教授解释说,原穴是经气所经过和留止的部位,为本经的代表穴。原穴不但可治其脏腑疾病,也可治疗与脏腑有关及经脉所过部位的疾病,还是经络感传的激发部位。络穴是联络表里两经的穴位,原络配穴在临床多用于一经有病传至表里经或表里经同病的情况。他们在传统的“主客原络配穴法”的基础上,根据血管性痴呆的特点,提出原络配穴可治疗血管性痴呆。

    孙忠人教授指出,因血管性痴呆的病机责之于脏腑功能失调,故选取神门、太冲、太溪配飞扬、太白配丰隆(以上穴位分别为心经之原穴、肝经之原穴、肾经之原穴-膀胱经之络穴、脾经之原穴-胃经之络穴),配合一定的针刺补泻手法,以达到补虚泻实的目的。原络穴大多在四肢肘膝以下,因其运动多,灵活性强,感觉敏锐,故在大脑皮层投影区大,皮层区神经元数量多。针刺原络穴后,神经冲动对大脑皮层的影响大,神经元兴奋性高,其神经反射调节或神经体液调节机体各种功能活动就更加活跃和广泛,从而促进和加强了脑功能的代偿作用。

    另外,针刺治疗后,通过外周穴位附近神经末梢的刺激,激发了所属经脉及脏腑,改善了局部血液循环与代谢。这些因素共同促进了部分神经细胞功能和脑功能的代谢,进而使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智力、记忆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得以改善。研究结果显示,西药都可喜是目前公认的经典治疗老年性痴呆的药物,原络配穴为主联合都可喜能显著提高血管性痴呆者的智能水平,加快恢复生活自理能力,近期疗效优于单纯西药都可喜组。

更多中药材
  • 编者按:王和伯(1891-1970年),海盐石泉人。17岁从师于晚清名医金子久先生,是金氏二百多弟子中的佼佼者,1912年在石泉悬壶开业,1918年即名噪乡里,声誉鹊起。1934年,迁硖石行医。1963年3月被浙江省卫生厅评定为海宁最早的“......
  • 秦淑芳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奇经八脉学说自古迄今,一直是中医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内经》以来,历代医家论著虽代有疏发,但多散在而不详,一些医家在临床实践中,往往把奇经理论归属为十二经或脏腑理论的从属部分而存在,把它在理、法、方......
  • 王金亮 山西平遥中医院四磨汤出自宋代严用和之《剂生方》,方精药专,由人参、槟榔、沉香、乌药四药组成,具有破滞降逆,补气扶正之功,主治正气不虚,肝气横逆,上犯肺胃所致之气逆喘息,胸膈不适,烦闷不食之证。观当今之世人,多精神压力大,或见情绪失调......
  • 潘树和 河北省承德市中医院《伤寒论》曰:“满而不痛者,此为痞。”痞即闭塞不通,心下(胃脘部)有堵塞不适之感。《景岳全书·痞满》:“痞者,痞塞不开之谓;满者,胀满不行之谓,盖满则近胀,而痞则不必胀也。所以痞满一证,大有疑辨,则在虚实二字。”“......
  •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膏方要长期服用,膏方的包装储存直接影响膏方的疗效。如果膏方贮存不当,服膏时就会存在安全隐患问题。为了使膏方在服用期间保质而充分发挥药力以达到调补的目的,膏方的存放方法至关重要。在膏方制作后,首先让其充分冷却,才可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