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治偏头痛方

    治偏头痛方 组成:杞子30克,菊花9克,龙胆草9克,珍珠母30克,蔓荆子9克,藁本9克,白芷6克,羌活9克,清夏9克,白术9克,天麻9克,丹参24克。

    功能:滋下清上,通络化痰,祛风止痛。

    主治: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症见头痛时发,发则头痛剧烈,痛连眉棱,或牵引目痛;或偏于一侧,或满头皆痛,或其痛如刺,痛处不移,或头昏沉重,胸脘痞闷,呕恶痰涎,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弦或沉涩。

    用法:水煎服。先将药物用冷水适量浸泡约一小时浸透后煎煮,一剂药煎两遍,首煎用武火(温度较高)煎沸后以文火(温度较低)煎20-25分钟,滤取汁后,加水适量二煎,武火煎沸后文火煎15-20分钟,滤取汁,两煎药汁混匀,总量约250-300毫升左右,每日服一剂,每剂分两服用,早饭前及晚饭后一小时各温服一次。

    方解: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又名偏头风,其痛发作,痛势较剧,或左或右,或连及目齿,痛止后一如常人,《张氏医通》谓其“痛久不已,令人丧目”。总以外感失治,风寒之邪阻遏经络,或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滞血瘀,瘀阻脉络,或感受外邪久生痰浊,阻塞经脉,上扰清空,少阳厥阴二经经气不利所致。治以滋下清上,通络化瘀,祛风止痛。方中杞菊胆草滋下清上,羌防荆子藁本祛风湿散寒邪,清夏白术补脾益气化痰,丹参天麻珠母活血祛风镇痛,诸药合用,以奏滋下谓上,通络化瘀,祛风止痛之效。

    临床应用:偏头痛一般多指痛在左,右或前额或后头部而言,从广义说来,很多头痛偏在局部,皆属偏头痛范畴。临床上气虚倦怠者加红参9克以升阳补气;面色晃白无华,脉象芤细者加当归6克,黄芪30克以补气生血;胸脘痞闷。吞酸嗳腐、大便秘结者加元明粉9克,大黄6克,枳壳9克以宽中下气,导滞通腑;目赤不得眠者加黄芩9克,木贼草15克,白蒺藜15克以清肝明目;腰痛重者兼服六味地黄丸一丸(每丸重9克)以滋补肾阴。根据35例的临床观察,痊愈者29人,占82%;显效(痊愈后半年内复发)者6人,占18%。王云铭

    王云铭,男,1918年10月出生,山东省淄博市人,文化程度大专。早年拜师王瑶潭、纪翱臣著名老中医学徒。1942年9月天津国医专修学院函授部毕业。现任山东省淄博市中医院名誉院长,主任医师。曾亲自编写《中医学基础讲义》、《中医妇科学讲义》等多部教材,在医学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部分论文内容被载入一些专著或教材中,其中《滑胎的治疗经验》被载入《中医精华浅说》一书中,治疗习惯性流产的验方“调补冲任汤”及治疗崩漏系列方剂被载入《名医名方录》第二辑,《筋漏的治疗》、《习惯性流产的治疗》等被载入《中华名医特技集成》一书中。王云铭擅长中医妇科,对崩漏、习惯性流产、不孕症的治疗,独具专长。王云铭1987牟9月被评为淄博市首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986年被评为山东省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1991牟4月被确定为“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更多中药材
  • 每次整理胡希恕先生的遗作及学习《伤寒论》原文,总有不同的收获。而今整理其注解《伤寒论》的原文时,引起笔者深思的是论中的“一方二法”。此四字是方后注解,既往对此一读而过,未引为重视。但近几年常思考六经类证、方证的六经归类,对不少方证难以认定六......
  • 急性心力衰竭是指急性心脏病变引起心肌收缩力明显降低和(或)心脏负荷明显增加,导致心排血量显著、急剧地降低,组织灌注不足和急性瘀血的综合征。临床上以急性左心衰竭较常见,急性右心衰竭较少见,常见病因有风心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肺心......
  • 钟志明 江西省宜春市中医院张某,男性,65岁。2011年5月12日由家人护送来诊。患者素有泌尿系结石史,先后在湖南某医院历经3次碎石,但结石未能排出,双肾仍然积水。刻诊:患者脸色青灰,口唇青紫,神疲乏力,少言寡语,表情淡漠,时有恶心呕吐。大......
  • 张男。脉象浮紧,重按细滞,舌苔糙白,口干饮多,脘闷不舒,二便均少,寒热头痛,遍体酸疼,是太阳之经,为风寒所束缚,阳明之腑,有湿浊之蕴蓄也,当用表里两解之。川羌活一钱,防风一钱,紫苏一钱,陈枳壳一钱,广皮一钱,赤茯苓四钱,焙黄菊钱半,丝瓜络二......
  • 郭世岳 河南省滑县中医院侍诊国医大师路志正,总结其调理脾胃法的特点如下。调理脾胃注重升降调畅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以升为主,胃以降为和。脾升胃降,纳运正常,共同完成水谷精微的消化吸收,化生气血,充养机体以为后天之本。脾胃升降失和,化源不足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