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清眩汤

    清眩汤 组成:荆芥6克、防风6克、羌活6克、独活6克、柴胡6克、前胡6克、茯苓6克、川芎6克、枳壳6克、桔梗6克、薄荷6克、甘草3克、生姜3片、大枣2枚。

    功能:祛风解表,清脑定眩。

    主治:病毒感染所致前庭神经元炎性眩晕。临床上以突发性、剧烈性眩晕为特征,伴恶心、呕吐、无耳鸣、耳聋。发病前1-2周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

    用法:上药十二味,水煎两次,煮沸15分钟后取汁,两煎共取汁300毫升,分2-3次温服,略略取汗避风,每日一剂。

    方解:眩晕是中医临床常见证候之一,中医认为眩晕多因内伤七情,或气虚血弱、脏腑阴阳失调所致。《东医宝鉴·外形篇》曰:“眩,有风、有热、有痰、有气、有虚、有湿”。历代医家各有所重。刘河间主风火,朱丹溪主痰,张景岳主虚,后世医家论治多从痰、从虚。本方从外风立论,认为前庭神经元炎性眩晕,属于中医之风眩,系由患者外感风邪所致。风性善于数变,主动,巅顶之高,唯风可到,易伤于人头面部,风邪入脑,上扰清空,清阳不展,则发眩晕。在治疗上则以疏风解表,清脑定眩为法则。

    方中荆芥、防风相须为用,疏散在上之风邪,古人评价二药相伍有麻、桂之功效而无其燥烈之弊病;羌活、独活祛风通络;柴胡、前胡均为风药,然前胡主降,祛痰下气,柴胡主升,解表疏肝,二药合用开郁散结,调经气而升清,风邪自去,浊气自降;桔梗配帜壳一升一降,宽胸利膈,调畅胸中之气机,升清降浊而止恶心呕吐;茯苓健脾除痰止呕;川芎上行头目,下行血海,为血中之气药,能行气活血止眩定晕;薄荷散风清头目;甘草调和诸药。诸药配伍巧妙,用药轻灵,合“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之经旨,故经临床运用,疗效迅捷。

    临床应用:前庭神经元炎性眩晕是临床赏见病、发病,发病年龄各在20-50岁。本病发作时病人非常痛苦,可持续发作数周之久,回前临床多采用对症处理,效果往往不太理想。对继发于病毒感染的前庭神经元炎性眩晕,应用清眩汤治疗,能明显缩短病程,迅速解除患者痛苦,平均服药3剂左右,一般不需加减。

    邢月朋

    邢月朋,男,汉族,1940年生,河北省无极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前后拜多位河北名医为师,学徒八年,现任石家庄市中医院业务副院长,中医主任医师,市中医学会理事长,市科协委员,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邢氏从事医疗临床工作40余年,擅长内科,对心血管病、肺脏疾患独具匠心,并悉心研究心血管病症,发表论文40余篇,论著《内科临床指南》一部,承担省级科研项目六项,其中神支精治疗室性早搏、神羚羊丸治疗中风先兆性偏头病、大运丸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活利心康冲剂治疗慢性心衰均获省、市科技进步奖。

    在临床实践中创制了益气升降汤治疗太息症,调压汤治疗脉压差小性眩晕症,养心定悸冲剂治疗顽固性脉结代,110愉心丹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麻附辛翘合剂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心动过缓,芍药甘草汤治疗帕金森氏病,解毒化痰汤治疗病毒感染性支气管炎,桑家汤治疗特发性浮肿,消烦汤治疗更年期烦热自汗症,上中下通方治疗类风湿等。于临床上运用自如,得心应手,疗效显著。

更多中药材
  • 凡因某种原因使血糖下降至正常值以下,引起以交感神经兴奋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的一组临床表现,称为低血糖症。以饥饿感、脸色苍白、心悸脉速、冷汗、四肢麻木或震颤、恐惧感或精神错乱,甚则晕厥等为主要临床特征。本症严重时可致昏迷。临床一般......
  • 孙国印 孙君山 湖北省十堰市郑家沟社区卫生服务站龙某某,男,48岁。2004年4月15日初诊。过敏性鼻炎病史12年,诉突发性鼻痒,喷嚏,流鼻涕,伴嗅觉下降,乏力纳呆,头昏身重,腰腿酸疼,易外感,舌体胖大,色淡苔白腻,脉沉迟弱,常服抗过敏药、......
  • 王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谭某某,女,62岁。2007年12月9日初诊。患者自述眼部水肿已有半年,偶有下肢肿,西医检查肝肾功能均为正常,眼睛经常流泪,夜间睡眠不实,梦多,白天嗜睡,睡醒则汗出,喜饮,素来脾气急躁。食可,大便偏干,小便正常。舌胖大而......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急性并发症。当糖代谢紊乱发展至脂肪分解加速,血浆酮体浓度超过正常时形成酮症,当酮体积聚而发生代谢性酸中毒时临床上称为酮症酸中毒。以严重脱水、呼气有烂苹果味、酮症、血糖明显增高、后期昏迷为特点。多见于2型糖尿......
  • 蒋玉清 安徽省亳州市华佗中医院闫敏,女,35岁,2011年8月6日初诊。恶心呕吐8月余,饭后即吐,饮水也即吐,夜间从鼻中流水,量多。经中西医治疗无效。刻诊:饭后饮水即恶心呕吐,打嗝即吐,夜间鼻中流清水,消瘦,纳差,大便头干,日4~5次,尿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