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身静·心静·清静

    古代哲学家老聃在《老子》中有句养生名言:“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日静,是谓复命。“这句话译成现代汉语是说:生机蓬勃的万物,最终都要回归到其初始状态;返回到自己的初始状态的过程,就叫“静”,亦叫返回自然。

    被传统养生保健奉为经典的《黄帝内经》,对此亦有极其精辟的论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什么意思呢?唐代注家王冰的解释是:“恬淡虚无,静也。法道清静,精气内持,故其气从,邪不能为害。“这就是说,一个人只要恬淡虚无,虚极静笃,其体内精气就会内持而不耗散,从而使得外邪无可乘之机.病无从生。

    有鉴于此,历代养生学者都特别强调“静里乾坤“。怎样“静”?综合专家意见,应从身静、心静与清静入手:

    身静

    身每是生理的静,与动构成一对辩证的对立统一。流水不腐,户枢不蠢,生命在于运动,然而,动必有节。唐代名医孙思邈精辟地指出:“养就是说,一个人的体力劳动或体育运动,务必量力而行,切忌“硬撑“,千万不可当拼命三郎;务必劳逸结合,确保有效的休息。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体力劳动者的有效休息是读书看报之类的脑力活,脑力劳动者的有效休息是诸如打球、做操之类的体力活。

    心静

    心静是心理的静,与躁构成一对辩证的对立统一。《淮南子·原道训》说:“夫精神气志者,静而日充者以壮,躁而日耗者为老。“所谓静为躁君,静者寿,躁者夭。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静后大脑会分泌一种快乐物质—脑啡呔,使人产生愉悦感,进而促进健康。那么,一个人如何方得心静?稽康《养生论》指出:“清虚静泰,少私寡欲。知名位之伤德,故息而 不营,非欲而强禁也;识厚味之害性,故弃而不顾,非食而后抑也。“

    清静

    清静指环境而言。人是以家庭为单位而立于社会之林;所以,清静主要囊括家庭环境内外的清静。前者,是家庭成员的同舟共济,把家庭经营成为成员休养生息的港湾,生命活力的补给源泉;后者是街坊邻里的和睦共处,同舟共济。

    家庭内环境的清静与家庭外环境的清静,都是以“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合金,臻至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身静、心静、清静互为制约,互为促进,其中以心静为轴心。摘自:《上海中医药报》文/和章(教授)

更多中药材
  • 扭脖子的时候发出响声,就是所谓的颈椎弹响,一般有四种原因会出现这样的弹响。一、颈椎关节间有小气泡。如果人体关节间的滑液之中存在气体的话,那我们扭转脖子时气体就会快速释放形成气泡,就有了我们听到的咔咔的声音。二、肌腱韧带与关节摩擦。长时间低头......
  • 一、体质问题有的人天生体质偏热,所以比体质偏寒的人来说更容易上火。二、饮食问题,平时经常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及油腻的食物,或者长期进食补阳之品,损伤阴液,容易上火。三、作息问题以及情绪因素,熬夜伤阴,烦躁易怒亦伤阴,两者也会导致上火。上火的原......
  • 很多朋友睡前泡脚的习惯,在中医体系中,人体是一个阴阳平衡的整体,白天阳气较盛以满足人体的正常活动,而夜晚亢奋了一天的阳气要慢慢地潜到阴分里,这样才可以好好休息。所以在晚上泡脚对人体的健康是有好处的,不仅可以加快脚部的血液循环,增加人体的新陈......
  • 烧心很多人都经历过,吃多了油腻辛辣,比如火锅或者撸串会觉得心口中火辣辣的烧。那么问题来了,烧心烧的真的是心吗?其实并不是,烧心烧的并不是心脏,也不是胃,而是心脏后面的食管被胃酸烧了。胃本身就是产生胃酸的器官,有保护粘膜,可以耐受胃酸,但食管......
  • 耳屎医学上叫耵聍,耵聍分为干耳屎和湿耳屎。在空气中干燥后,橙黄色薄片状称为干耳屎。有的耵聍状如粘稠的油脂,称为湿耳屎,俗称油耳。干和湿并无好坏之分,均为生理现象,如果你是油耳可能是这两个方面的因素引起的。一、遗传因素父母双方有一个人有油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