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中医药发展大事记(一)

    I.

    医药起源

    远古-公元前21世纪:

    人物/主持:黄帝与神农 传说中的中医药始祖。

    事项:

    原始人在采食过程中,发掘了一些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

    氏族公社时期发明了火,衍生熨法和灸法。:

    当时的治疗手段常渗入巫术。

    II.

    早期医药卫生活动

    商(公元前1700-1100年):

    人物/主持:

    事项:

    根据甲骨文记载,当时已有许多病症名称,同时开始有除虫、洗澡、洗脸等卫生知识。

    伊尹 传说他精于烹调,是汤液的发明者。

    III.

    医学理论体系初步形成

    周(公元前1100-221年):

    人物/主持

    事项:

    -《周礼》记载了食医、疾医、疡医及兽医等医事制度,并有四时流行病和「五毒」之药。

    :医和 用 「六气致病说」来解释各种疾病的成因。

    :「阴阳」及「五行学说」约于此时应用在医学上。

    :扁鹊 中国第一位正式传记的医家,创立了中医诊断基础。

    -《黄帝内经》

    成就:分为《素问》及《灵枢》二册,是当时医疗实践经验的总结,亦标志中医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

    秦、汉(公元前221-公元220年):

    人物/主持

    事项:

    -《五十二病方》

    成就:现存最早的中药学参考文献,内容显示当时已有中药复方配伍理论。

    -哲学及宗教思潮崛起,开始影响中医药的发展。

    :-师徒相授乃是当时主要教育培训制度,但开始以考试制度来筛选医师。

    :-《神农本草经》

    成就:最早期的完整中药学文献。总结了当时的用药经验,共载药物365种,对药性、功能等已有概述。

    华佗 开创中药麻醉法,提倡体育疗法(导引除病),创立五禽戏。: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成就:确立了「辨证论治」原则。亦即现今流传的《伤寒论》及《金匮要略》。

    IV.

    医药学全面发展

    三国、魏晋及南北朝(公元220年-581年):

    人物/主持

    事项:

    王叔和《脉经》

    成就:现存最早的中医脉学专著,奠立了脉理与方法的系统化、规范化基础。

    皇甫谧《针灸甲乙经》

    成就:最早期的完整针灸疗法参考文献。记有大量古代医学文献,为后世发展建立规范。

    葛洪《肘后救卒方》

    成就:临床第一部急救手册,包括临床常见病、急病,以及相关的治疗摘要。

    雷?《雷公炮炙论》

    成就:第一本药物炮制学专著,为当时制定了药物炮制的规范。

    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

    成就:现存最早的中医外科专书。

    陶弘景《本草经集注》

    成就:共载药物730种,对当时的中药知识作了勘订整理。本书为后期中药分类的典范,是直至7世纪中期的主要医药文献。

    隋、唐(公元618-907年):

    年份

    人物/主持

    事项: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成就:中国最早的病因证候学记录,共载1739种病证,详细论述了疾病的病因和症状,还包括诊断及预后。

    624

    唐政府 设立「太医署」,成立医学教育机构,开始有分科教授医学。一些地区性学府亦开始兴办。:

    659

    苏敬《新修本草》

    成就: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政府颁行的药典,共载药844种,并开始绘制药物图谱。

    581-682

    孙思邈《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成就:中国第一部医学百科全书,包括理论、医方、诊法、治疗、食养及导引等多方面著述。

    621-714

    孟诜《食疗本草》

    成就:一本总结食用和治疗的本草专著。

    713-741

    陈藏器《本草拾遗》

    成就:指导临床辨证用药,对方剂学发展很有意义。

    752

    王焘《外台秘要》

    成就:为总结性著作,为研究唐朝以前医学的重要参考著作。

    841-846

    蔺道人《理伤续断秘方》

    成就:中国现存第一部骨伤科专著。

    847-859

    昝殷《经效产宝》

    成就:现存第一部妇产科专著。

    974

    刘翰、马志《开宝复位本草》

    成就:记载药物已达983种,分类方式先进。

更多中药材
  • 李军 四川省巴中市中医院痤疮,俗称青春痘、粉刺、暗疮,是青春期常见的皮肤病,痤疮是一种发生于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皮肤病。中医学称之为“粉刺”、“面粉渣”、“酒刺”、“风刺”等,并认为素体阳热偏盛是痤疮发病的根本;饮食不节,外邪侵袭是致病的条件;......
  • 刘某,女,53岁,2010年10月24日就诊。患者既往有支气管哮喘病史30余年,两日前因接触油漆,出现气紧喘息,自行吸入布地奈德和沙丁胺醇后,未见明显缓解,遂到门诊就诊。刻诊见患者气促,呼吸困难,面色发绀,喉间痰鸣,诉夜间喘息不得平卧,咯白......
  • 孙亚威 江苏省新沂市中医院乔某,女,1岁,2011年8月15日初诊。患儿腹泻5天,一日4~5次,大便酸臭如败卵。夹有奶瓣,含少量黏液,神疲,伴呕吐,食欲不振,哺乳后即泻。笔者采用“高氏揉捏法”治疗一次泻止,巩固3次而愈。具体操作如下:揉腹:......
  • 月经不调是以月经周期异常为主症的月经病,临床有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几种情况。月经周期缩短,经行提前7天以上,甚至10余日一行者,称月经先期。月经周期延长,经行错后7天以上,甚至3~5个月一行者,称月经后期。月经周期延长或缩短,......
  • 王强 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2011年8月25日《中国中医药报》载范铁兵“论肝为血室”一文,重提柯琴等“血室者,肝也,肝为藏血之脏,故称血室”、“血室男女皆有”等旧论。笔者认为此说并不妥当。肝脏虽然与血室密切相关,但是如果就说“肝为血室”或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