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抗睡眠障碍中药单体研究取得突破

    香港中文大学与香港澳美制药厂的研究人员,利用DNA排序等先进技术,从草药中提取出了治疗失眠的有效成分依可静(ECBRC),并验证了该成分的生理作用机制。这是记者于10月13日从郑州大学医学院与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举办的“第五届生命科学国际研讨会”上获得的消息。

    有研究表明,约35%~49%的成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上海精神健康中心近期在上海进行的有关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市民中,有47.1%的人夜间不能熟睡,42.1%的人难以或无法入睡,还有54.3%的人在日间感到倦怠欲睡。香港进行的研究也发现,有38%的老人及12%的成年人曾出现过失眠。

    失眠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问题,通常由焦虑、心理因素、缺乏良好的睡眠环境、躯体疼痛及各种精神疾病等引起。临床用于治疗失眠症的药物主要包括第一代的巴比妥类(pentobarbitone)、第二代的苯二氮(艹卓)类(BZD)及第三代的非苯二氮(艹卓)类(non-BZD)3类。但这几类药物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并且会造成患者对药物的依赖性,产生较大的副作用,不宜长期使用。近年来,以中草药治疗睡眠障碍受到了人们的青睐,常用的草药有缬草、人参、蛇麻草、贯叶连翘以及黄芩等。但由于中草药有效成分不明确、药理机制不清楚等原因,影响了其向国外推广。

    香港中文大学上皮细胞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陈小章教授介绍,他们用了3年的时,终于从一种中草药中提取出了治疗失眠的有效成分依可静。依可静对于失眠的治疗作用经过了严格、科学的验证。动物实验结果表明,依可静(20毫克/千克)能产生与佐匹克隆(20毫克/千克)相似程度的镇静催眠作用;依可静不能收缩动脉平滑肌,但对动脉有浓度依赖性的松弛作用,提示它可能通过舒张血管平滑肌而助眠。每日给予大鼠依可静2000毫克/千克,连续14天,动物没有出现任何急性毒副反应和死亡,其半数致死量大于2000毫克/千克(约为人用剂量的200倍)。

    另外,研究人员还进行了有29名健康志愿者参加的初步临床试验。该组受试者以前未曾出现过失眠症状,测试期间健康状况良好。研究者对受试者进行连续3天的脑电图测试,测定时间在每晚的23∶30分~次日凌晨的6∶30分,每天7个小时。研究者第1晚对受试者进行基线测试和环境适应性考察,第2晚和第3晚分别给予受试者安慰剂(200毫克小麦淀粉)或依可静200毫克。该研究采用双盲设计,以消除任何安慰剂的影响或观察上的偏差。

    研究结果表明,与安慰剂相比,依可静能增加6%的非快速眼动(NREM)睡眠时间,同时减少3%的睡眠等待时间。进一步的数据分析表明,占总体样本91%的受试者对药物治疗有阳性反应,即或者能减少睡眠等待时间,或者能增加NREM睡眠时间,又或者两者同时都有。自身对照分析表明,71%的受试者睡眠等待时间缩短,平均降低53.8%;83%受试者的NREM睡眠时间延长,平均提高24.2%。

    陈小章认为,依可静的研究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有益尝试。1998年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得主、香港中文大学上皮细胞生物学研究中心名誉主任FreidMu鄄rad教授在评价依可静研究时也表示,中药是中医学的宝贵财富,它在舒缓一些因生活习惯引起的现代疾病方面特别有效,但除“传统经验”可以依据之外,中药的应用缺乏足够的科学研究支持。依可静研究的成功,显示中国能以严格的科学测试来开发中药。

更多中药材
  • 一、(附子理中丸)用于脾胃虚寒二、(参苓白术散)用于脾胃气虚三、(香砂养胃丸)用于胃阳不足,湿阻胃气导致的胃痛四、(保和丸)用于脾胃不运,还伴有积食最后提醒大家一点,中成药虽然服用方便,但是作用有一定的局限性,最好还是在医生的辨证论治下指导......
  • 出汗是人体排泄和调节体温的一种生理功能,但是出汗的方式、汗量、汗色和汗味发生改变,则为病理现象,颇为某些疾病的前兆。正常情况人体的头面部容易出汗,因为头面部人体的一身阳气所在,头为诸阳之首,所以阳热之气首先表现在面部。因此,活动后,特别是大......
  • 一,胃肠积滞有内热,大便干燥容易造成便秘。二,宝宝喝水少,蔬菜吃的少,进食纤维素的含量很低,肠蠕动弱,会造成大便秘结。三,宝宝拒绝排便,因为肛门有痔疮或肛裂,排便时疼痛,所以拒绝排便。长期不排便可导致大便更加干燥,不容易排出,形成恶性循环。......
  • 第一,脾胃不好有可能消化功能比较差,要注意调整饮食结构,不吃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也不要吃过硬、过酸、过烫的食物。建议饮食易消化,适当摄入蛋白类食物,少吃油腻肉食。第二,注意三餐规律,饮食有节,千万不能暴饮暴食。第三,饭后要尽量适当活动,避免......
  • 扭脖子的时候发出响声,就是所谓的颈椎弹响,一般有四种原因会出现这样的弹响。一、颈椎关节间有小气泡。如果人体关节间的滑液之中存在气体的话,那我们扭转脖子时气体就会快速释放形成气泡,就有了我们听到的咔咔的声音。二、肌腱韧带与关节摩擦。长时间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