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中医非典诊治有新思路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博士生导师仝小林教授近日提出,中医必须重新认识非典,并应尽快纠正以往的片面看法。

    仝教授介绍了课题组对非典的新思考:中医病名应叫“肺毒疫”。非典病位在肺,病性为毒,传染性极强,死亡率高,属于中医瘟疫范畴。但从指导中医临床实际出发,应叫“肺毒疫”,如再用春温、岭南温病或伏气温病等命名,则不够贴切。

    病程可分为发热期、喘咳期、喘脱期、恢复期。发热期又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初期(第1~2天),壮热期(第3~5天),热毒期;喘咳期分为两种情况,已用激素和未用激素;喘脱期分为两个阶段,宗气外脱和元气外脱。从病因来看,嗜肺疫毒由口鼻或其他黏膜部位侵入,毒聚在肺,因毒而热,因热而喘,因喘而脱是病机发展的几个阶段。临床特征为热、咳、痰、喘、脱。热的特征是热毒深重;咳的特点是越咳越喘,咳后常使喘憋加重;痰的特点是早期痰少而白,甚或无痰,部分有黄痰,合并或继发细菌感染时痰量明显增多;喘的特点是气短气憋,吸氧后缓解;脱的特点是早期为宗气外脱,呼吸浅促,心率增快,汗多神疲,后期为元气外脱,呼吸急促,脉疾而数,大汗淋漓,神志萎靡甚至昏迷等。

    临床治疗要点:严格掌握激素适应症,因其副作用大,延长病程,对已用者要尽早加中药以对抗激素副作用,减少激素用量,缩短激素疗程并抗肺纤维化;应早期全程应用解毒活血法,以溃散邪毒,改善微循环;重视热毒夹湿,因单纯清热效果不佳,要适当佐以化痰、燥湿、利湿之品,分消湿热;重视原有基础病的治疗,以减少死亡率。

    仝教授还根据分期辨治的思路,拟定了四个时期的八种方药,临床应用取得了一定效果。

更多中药材
  • 一、带气睡觉。中医认为,过度生气会导致体内气血紊乱,造成气机淤积,身体气血一旦失调,健康就会受到影响,所以在睡前心情要尽量保持平和。二、懒觉。中医认为久卧伤肝,尤其早上是阳气生发的时候,这个时候睡懒觉对健康是不利的。三、饭后立即睡觉容易加重......
  •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有人会把红豆和赤小豆弄混,其实这两种豆子还是有区别的,无论从外形还是功效上,两者都不太一样。红豆圆而大,常常用作食材,具有化湿补脾的功效,对于脾胃虚弱的人比较实用。而赤小豆扁而小,常用于入药,具有利湿消肿,清热退黄的功效,......
  • 罗汉果大家应该都熟悉,它具有清肺利咽,化痰止咳,润肠通便的功效,所以有些人咳嗽,咽痛或者便秘死都习惯用它来泡水喝。但我们要注意,罗汉果味甘性凉,对于脾胃虚寒者并不适合使用,大家一定要记住。......
  • 中医认为,肥胖都是由脾虚所导致的,脾胃虚弱会导致身体水湿运化和排泄能力下降,湿气重便由此而来。而湿气重的人大多偏好重口味,肥腻食物吃多了又反过来造成身体痰湿过重,从而发胖。不仅如此,湿气重还会加重身体运化不畅,体内废物损失无法排出,就容易出......
  • 每一种药物最好都要错开,不同的西药之间服用的话,有些像解抗的药物,我们就错开服用,错半小时。中药西药之间,我们服用的话,尽量错开个半小时会好一点,以避免发生不良的化学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