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对证止血汤

    黎家玉,男,1932年7月生。广东省江门市五邑中医院中医眼科主任中医师。1962年9月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1962年10月至1964年10月在阳江人民医院任内科中医师。1964年11月至1996年6月在阳江中医院先后任中医内科医师、中医肛肠科医师、中医眼科主任医师等职。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基本方组成:三七10g,丹参15g,蒲黄炭15g,阿胶10g(烊化)。

    对证选用君药加入:实火用生地40g、大黄10g;虚火用生地20g、黄柏10g;气滞用柴胡10g、川芎6g;气虚用北芪50g、红参10g。

    功能:依因止血

    主治:各类型眼底病出血期

    用法:每日2剂,重症3剂,早晚或早午晚餐后1小时凉服为宜。

    方解:本方用双君药,以加强药力,根据证型分别加入。生地、大黄泻火;生地、黄柏坚阴;柴胡、川芎解郁;北芪、红参益气。三七、丹参既能化瘀,又能止血。蒲黄炭与阿胶一涩一黏立收止血之功,均为臣佐之药。

    临床运用:明代张景岳云:“动血之由,惟火与气耳。故察火者,但察其有火无火;察气者,但察其气虚气实。”张氏之论虽不是指眼底出血,其实亦然。因为“轮之有证,由脏之不平所致。”欲要有效止血,并能稳定病情,必须察明中医学的病因病机,依因遣药。但势急之时,又必须急则治其标,使止血之治迅速到位,故直接的止血药又不可缺。经验证明,使用收涩止血药不必拘泥于留瘀之说。

    本方之组成原则系逆张氏之旨发挥,历用不衰,疗效肯定。如确实“无证可辨”,可按基本方使用,但应尽可能“对证入座”。药物剂量可据证之轻重适当调整。

更多中药材
  • 这个患者是一个严女士, 43岁,主诉啊就是这个口臭伴胃脘疼痛有三个月,这个患者三个月前,就自己感觉这个口臭是不可接受的,常常这个贪食辛辣食物,所以说口臭又会加重。伴有这个胃脘的有一个隐痛,还有胀闷不适,平时脾气比较大,容易急躁易怒,还有感觉......
  • 在临床上经常见到这一类患者,就是感觉嗓子里有东西,咳嗽咳不出来,一般呢都当咽炎治了好多年。比方说临床见到一些患者是老师用嗓子讲话比较多,呃,讲得多的时候会感觉声音嘶哑,然后嗓子也比较累啊,气力也不足。到耳鼻喉科去看,那么这个咽部啊,有这个充......
  • 我简单跟大家说一下,就是我们胃的内壁上面的一层皮,那么这层皮呢,它有一定的厚度,这个皮呢,它不是完全平整的,那么今天我就跟大家来仔细说一说,建议大家点赞,收藏,转发给你身边有用的人。那么刚才我说的胃黏膜,它是一层皮,并不是光滑的,虽然表面看......
  • 在临床上现在这个湿气重的病人啊,还是非常多见的,那么湿气呢,也有很多种情况,比如说湿气蕴结在肝胆的,那么有的呢,就是湿气蕴结在皮肤的啊,像湿疹等,还有一些呢,就是在经络里,比方说关节炎呐,风湿这一类的,那么在脾胃呢,会有哪些表现呢?我今天啊......
  • 那么现在这种息肉的病人特别多啊,比方说常见的胃息肉,肠息肉,还有胆囊息肉。其实息肉呢就是身体上多长出了一块肉,多出来这块肉啊,有一些是有癌变风险的,所以呢,对于一些腺瘤型的,尤其要引起大家的注意。那么今天跟大家说一下呢,尤其是哪一类人更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