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艾实

    《中药大辞典》:艾实拼音注音ài Shí别名

    艾子(《食疗本草》)。

    出处

    《药性论》

    来源

    为菊科植物艾的果实。9~10月,果实成熟后采收。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艾叶"条。

    性味

    ①《日华子本草):"暖,无毒。"

    ②《纲目》:"苦辛,热,无毒。"

    功能主治

    ①《药性论》:"主明目。"

    ②《日华子本草》:"壮阳,助水藏、(利)腰、膝及暖子宫。"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为丸,0.5~1.5钱。

    复方

    治一切冷气:艾实与干姜为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孟诜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艾实拼音注音ài Shí别名

    艾子

    英文名Fruit of Argy Wormwood出处

    出自《药性论》。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艾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temisia argyi Levl .et Vant.

    采收和储藏:9-10月,果实成熟后采收。

    原形态

    栎叶亚菊 半灌木,高60-150cm。老枝灰黑色,上部花序分枝、花梗均生白色状绢毛。叶互生;叶有短柄,柄基部无叶耳;中部叶长椭圆形、披针形、倒卵状长圆形,稀为宽线形,长5-8cm,宽2-4cm,边缘有粗齿或缺刻状浅裂或深裂,裂片3-4对,中上部叶不裂,线状披针形或线形,长达10cm,上部叶渐小,叶质坚硬,上面绿色,无毛,下面白色,密被绢毛。头状花序多数,在枝顶呈伞房花序,花枝及花梗粗壮;总苞钟形,总苞片4层,外层卵状披针形,中内层长椭圆形至披针形,外层稀生绢毛,边缘膜质;雌花11个,边生,花冠细管状,4齿裂,一齿较大;两性花管状,长3mm,全部花冠黄色,外面有腺点。瘦果长1.5mm。花、果期8-10月。

    性味

    味苦;辛;性温

    功能主治

    温肾壮阳。主肾虚腰酸;阳虚内寒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1.5-4.5g。或为丸。

    各家论述

    1.《药性论》:主明目。

    2.《日华子本草》:壮阳,助水藏、(利水)腰、膝及暖子宫。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拼音注音Bā Zhǎo Jīn Lónɡ别名百两金、八爪龙、八爪根、铁雨伞、高八爪、开喉箭[四川]来源为紫金牛科紫金牛属植物百两金Ardisia crispa(Thunb.)DC.[A.hortorum Maxim;A. henryi He......
  • 拼音注音Bá Mù Mán别名七鳃鳗(薛德熵《系统动物学》),七星子鱼(《吉林中草药》)。出处《吉林中草药》来源为七鳃鳗科动物七鳃鳗的全体。生境分布部分时期栖息于海中,成长后游至淡水河流中产卵,为洄游性鱼类。常以吸盘吸附子其他鱼体上,吸食其......
  • 拼音注音Bā Gǔ Shénɡ来源药材基源:为石杉科植物有柄马尾衫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legmariurus hamiltonii(Spreng.)Love et Love var.petiolatus(Clarke)Ching......
  • 来源锉石鳖科锉石鳖属动物函馆锉石鳖Ischnochiton hakodadensis Pilsbry,以全虫入药。夏秋捕捉,微火烘干或晒干。性味咸,寒。功能主治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用于慢性气管炎。用法用量1钱,研粉或压片分2~3次服。摘录《......
  • 拼音注音Bā Jiǎo Wū别名活血莲[湖北、湖南]、金杯盂、独脚莲[福建]、橐吾、铁冬苋、大马蹄、大马蹄香、马蹄当归、一叶莲来源为菊科大吴风草属植物大吴风草Farfugium japonicum (L)Kitam.[Liguaria 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