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粉防己碱药理研究进展

    粉防己碱,又名汉防己甲素(Tetrandrine,简称Tet)是从中草药粉防己(Stephaniatetrandran)的根块中提取的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是粉防己的主要有效成分。早期的药理研究表明:Tet具有消炎、镇痛、降压、抗硅肺等作用。临床用于治疗高血压、硅肺等疾病,已取得了较好疗效。近年来的研究证明,Tet是天然的非选择性的钙通道阻滞剂,又是钙调蛋白的拮抗剂,有着广泛的药理作用和应用前景。

    1钙拮抗作用

    King等用心肌质膜囊泡和膜片钳技术发现:6μM的Tet即可阻断50%以上的跨膜钙离子内流,去除含Tet的介质后,钙离子内流可恢复正常;另外,Tet可完全阻断钙通直阻滞剂地尔硫章(diltiazem)、部分阻断D-600与钙通道阻滞剂受体复合物的结合。认为Tet是一种天然的可逆性慢钙通道(L型)阻滞剂,作用位点是钙通道阻滞剂受体复合物。Liu等报道Tet对心肌细胞L型钙通道确有明显的阻滞作用;另外,先用硝苯地平(nifedipine)封闭L型钙通道后,Tet仍可阻断40%的经T型钙通道的跨膜钙内流;用膜片钳电压控制技术亦证实Tet对T型和L型钙通道均有阻滞作用,且有浓度依赖性和可逆性特点。Rossier等发现Tet可阻断肾小球旁细胞T型钙通道、干扰钙离子信号传递而抑制醛固酮的产主,从而起到扩张血管作用,另有研究发现:Tet是一种天然的非选择性钙通道阻滞剂,即不但阻断电压操纵型钙通道(Voltage-operated caicium channels),还能阻断受体操纵型钙通道(Receptor-operated calcium channeis)。Tet还是钙调蛋白的抑制剂。

    2抗炎作用和免疫抑制作用

    Tet是一种广谱抗炎药物,对全身各部位的各类急慢性炎症均能有效抑制。其抗炎机制复杂,几乎包括了炎症反应的各个环节。The报道Tet可明显抑制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产生白三烯、前列腺素E2等炎症介质,其抑制机制不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活性,而是通过其钙拮抗作用,干扰跨膜信号传递而抑制5-脂氧化酶活性。肿瘤坏死因子(TNF)在许多炎症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Tet在0.1~0.5μg/ml浓度时即可有效抑制人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产生TNF-α。Seow报道Tet对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产主白细胞介素-1(IL-1)、TNF-α及淋巴细胞产生TNF-β有强的抑制作用,其作用强干小檗碱6~18倍。Tet亦可抑制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及巨噬细胞趋化粘附及吞噬活性。急性过敏性大脑炎主要是T-细胞介导的髓鞘损伤,复发性过敏性大脑炎则有抗体及巨噬细胞参与,Tet可抑制多种炎症介质的产生,使实验性复发性大脑炎复发率下降79%。Whitehoase等报道在大鼠佐剂性关节炎实验中,Tet可以非常有效地抑制关节炎的发展,作用强于阿斯匹林,所用剂量为80mg•kg-1•d-1。总之,Tet抗炎机制主要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时组胺、血小板活化因子、IL-1、PG、TNF及白三烯等炎症介质的产生;抑制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炎性细胞定向、趋化及吞噬活性;与其降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炎性细胞胞浆内钙离子浓度有关。

    Seow等报道:Tet可抑制分裂原刺激的淋巴细胞增殖,抑制B细胞合成抗体及NK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而且Tet的免疫抑制作用并非其本身具有细胞毒性,而是通过干扰细胞跨膜信号传递,认为Tet是一种天然的免疫抑制剂。Li等在小鼠心脏移植实验中证实Tet具有免疫抑制作用,能显著抑制延迟型过敏反应和心脏移植排斥反应。关于Tet免疫抑制机理的进一步研究表明:Tet可持续抑制刀豆蛋白-A刺激的人淋巴细胞磷酸肌醇转化,钙离子跨膜内流及蛋白激酶-C活性,干扰跨膜信号传递,从而发挥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抑制作用。

    3抗自由基损伤作用

    Castranova等报道Tet不但可抑制巨噬细胞吞噬活性,而且能抑制由酵母多糖诱导的巨噬细胞氧耗和氧自由基的产生,具有抗自由基损伤作用。Bach等亦发现Tet可抑制嗜酸性粒细胞产生超氧阴离子。Seow等报道:加入次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后,Tet仍能明显抑制中性粒细胞产生氧自由基,但是该酶系的终产物尿酸并未减少,这说明Tet本身具有清除自由基作用。在脑缺血实验中,Tet可明显增加脑组织中的SOD含量,减少MDA含量,对脑组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4其它

    有学者用凝胶电泳和电镜发现Tet可导致恶性淋巴瘤BM-13674细胞、白血病CEM-C7及HL-60细胞凋亡。在Tet作用下,BM-13674细胞生存率仅为22.6±2.1%,而对照组原淋巴细胞生存率为60.3±2.2%,Tet导致肿瘤细胞凋亡的机制尚未确定,目前认为可能与其钙拮抗作用及干扰跨膜信号传递有关。认为Tet可能是一种有价值的新型抗肿瘤药物。Lieberman等用BB大鼠(Ⅰ型糖尿病标准动物模型)研究Tet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发现对照组大鼠一般在出生后80~90天开始发病,总发病率为60%~80%;Tet(20mg•kg-1•d-1)治疗组大鼠出生35天开始灌胃给药,并持续120天,糖尿病发生率仅为10.9%。另外,Tet治疗组胰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认为Tet防治糖尿病的机制与其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有关。有学者报道:在大鼠矽肺实验中,Tet可抑制胶原合成及矽结节的产主。Reist等报道:Tet能直接抑制肺纤维母细胞的活性,抑制其增生、转化及胶原合成,无明显毒副作用,是治疗矽肺的理想药物。另有文献报道Tet抗肺纤维机制与其抑制肺泡巨噬细胞,释放氧自由基和IL-1有关。Tet还可通过抑制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升高和磷脂酰肌醇转化,干扰跨膜信号传递而抑制磷脂酶A2活性,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小板活化因子的释放,对血栓性疾病和哮喘等过敏性疾病有一定应用前景。

    5药代动力学及安全性

    Tet进入大鼠及人体后,大部分以原形存在,少部分进行代谢转化,已鉴别出的产物有汉甲素-N-2-氧化物异构体和N-2-去甲基汉防己甲素。体内半衰期90分钟,清除率为38.6L•kg-1•h-1。在常用量时Tet无毒性作用,偶可引起色素沉着性药疹。Tet最小致死量:蟾蜍前淋巴囊注射时为1000~1200mg/kg;小鼠腹腔注射时为700~800mg/kg;家兔静注时为40~42mg/kg。Tet的药理作用广泛,无明显毒副作用,应用前景广泛。

更多中药材
  • 万柏松 河北省迁安市传染病医院手足口病自2008年开始在我国大范围漫延,并出现了一定数量的死亡病例。引起全国医者的高度重视,而此病在1981年才开始在上海被发现,中医古籍中没有针对性的记载,如何治疗手足口病?特别是中药能否发挥作用?是摆在中......
  •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确立主方、选好药材之后,将要进行膏方的制作。膏方制作的工艺已经流传千年,工序繁复,要求严格,否则难达到“滴水成珠”的基本要求。俗话说,膏方补不补在医生,灵不灵在制作。如果工艺不精、制作欠细,必将直接影响到膏方的品质......
  • 急性肾衰竭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肾功能急骤(数小时或数天)、进行性减退,导致氮质血症、水钠潴留、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等临床综合征。本病属中医学“癃闭”、“关格”范畴。其病因病机包括疫毒犯肾、毒物伤肾、瘀石内阻、湿浊内蕴等。辨证分型热毒炽盛:......
  •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在辨证施膏,正确确立主方之后,要合理选用药材。膏方旨在调养防复、缓图起效,与治病救危、务求速效有别,且需较长时间服用。因此,口感必须宜人,否则难以推广久服。选药组方时必须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用膏方不要和“治病救危......
  • 高峰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呈缓慢起病、反复发作、逐渐进展的过程,最终导致死亡,其气道病变的不可逆性和治疗手段的局限性造成了本病不可避免的高病死率。因此预防COPD的发生和进展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