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肝性脑病

    肝性脑病又称肝昏迷,是肝脏疾病最严重的一种并发症。其发病机制主要是在各种病因损害后肝脏组织结构发生改变,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代谢紊乱、中毒及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为精神状态异常、昏迷及病态骚动,继而发展为昏迷,病人常伴有各种病理神经体征及运动障碍。特别有肌肉震颤和抽搐。根据临床表现,肝性脑病一般分为5期:一期:轻度神志模糊,失定向,思维变慢,情绪或举止改变,语言不清。扑翼样震颤(+),脑电图轻度改变;二期:嗜睡,性格改变,举止异常,欣快,骚动。扑翼样震颤(++),脑电图轻度改变;三期:木僵,能说话并听从简单命令,言语不清,明显神志模糊。扑翼样震颤(+/-),脑电图重度改变;四期:昏迷,对痛觉有反应,扑翼样震颤(-/+),脑电图重度改变;五期:深昏迷,扑翼样震颤(-),脑电图重度改变。

    肝性脑病发病机制复杂,有多种因素,治疗多采取综合措施。主要有(1)护理;(2)消除因素;(3)支持疗法;(4)降低血氨;(5)支链氨基酸;(6)左旋多巴;(7)其他处理。

    肝性脑病属中医“昏愦”、“昏迷”等范畴。热、毒、瘀、实为其主要的病理特点,因此,通腑泻热、凉血解毒为其主要治疗原则。

    [临床疗效]采用纯中药治疗本病51例,男34例,女17例,年龄28~69例,临床分为前驱期7例,昏迷前期10例,昏睡期15例,昏迷期19例。临床诊断为肝硬化者36例,慢性重型肝炎5例,慢性活动性肝炎3例,原发性肝癌7例。服药后72小时,前驱期及昏迷前期共17例全部治愈,昏睡期治愈8例,有效5例,无效2例。昏迷期治愈7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8.2%。

更多中药材
  • 其实并不是这样,中医有一部经典《黄帝内经》,它所谈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什么意思?也就是说人体的五脏六腑有问题,有疾病,它都有可能引发咳嗽的症状,不单单是肺脏的问题才引起咳嗽。那么在临床的工作当中,我跟大家举一个例子,就是有很多患者......
  • 这位患者是一位老年女性,已经83岁高龄了。说起这位患者她真的是我的一位铁杆粉丝,因为在近两三年,她每年都要好几次来找到我进行口服中药来调理身体,现在她状态非常不错,每天都能够生活自理,活动,锻炼都非常的自如。当时这位老者来找到我的时候,表现......
  • 当时她就告诉我说,最近一段时间我只要一活动大劲儿了,我就是有的时候胃疼,疼一阵就过去了,有的时候表现出来牙疼,疼一阵也过去了。通常是前胸有一些疼痛的感觉,闷痛的感觉,上不来气儿,然后一会儿也过去了。这个地方疼的时候,家里就告诉我说,你这有可......
  • 他来找到我的时候,主要的临床表现就是重度的乏力,整个人特别没有精神头,我躺那儿或者是我坐那一会儿我就能睡着,什么事儿都不想干。再有就是消化系统的症状也是非常的典型,就是胃胀,有的时候会是胃疼,反酸,烧心,打饱嗝,感觉口干口苦,口里边有异味儿......
  • 我们中医概括为这种叫里急后重,然后,吃东西也不容易消化,总感觉容易打嗝,口里边总是有这种酸腐的气味。舌体胖大,边有齿痕,但是颜色是淡暗的,苔黄白而腻,脉沉缓无力。就是这样一位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这一段时间病情比较重,那么今天我通过这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