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胃癌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胃癌的常见症状为上腹部不适或上腹部疼痛,进食后症状往往加剧,随着病情进展疼痛加剧,发作频繁,并向腰背部放射,同时常伴有食欲不振,疲倦乏力,恶心呕吐,嗳气泛酸,胃部灼热,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等症状。晚期可见恶病质,低热,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上腹部扪到肿块,出现腹水。症状和体征出现的迟早与癌肿的部位和性质很有关系。位于贲门或幽门部的胃癌可较早地引起梗阻症状,息肉型胃癌易有出血,溃疡型胃癌多有溃疡痛。位于胃底部或性质为浸润型的胃癌症状较不明显,且出现较晚,甚至延至出现恶病质时才确诊。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病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与胃部疾患(如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肠上皮化生、胃息肉等)、饮食习惯(如含有潜在致癌物质的薰制食品、含有亚硝胺盐的霉变食物等)、遗传及其他环境因素有关。

    本病诊断除根据临床症状外,主要依据X线和导光纤维胃镜活检确诊,特别是胃镜的广泛应用,可发现早期病例,阳性率达80-90%。早期胃癌在胃镜直视下可看到局部粘膜的色泽深浅的改变,或粘膜面的粗糙不光滑。进展期胃癌可看到病灶浸润的面积比较大,形成巨大肿块或不规则息肉样或结节状增生,肿瘤表面容易坏死出血,形成糜烂或溃疡。胃癌的扩散以直接蔓延和淋巴道转移为主,晚期还可血行转移至肝、肺,骨、肾、中枢神经等脏器。

    现代医学对本病主要采取手术和化疗,但以乎术为首选。早期胃癌作根除性手术切除后,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但目前就诊的胃癌患者多属于中晚期,手术切除率仅为50%,术后5年生存率也只有20%-30%。对非根除性手术,不能手术或术后复发转移者可用化疗,即使是晚期亦应争取姑息手术切除或作胃底空肠吻合术,然后进行化学药物治疗和支持疗法。

    中医认为本病多属于“反胃”、胃脘痛”,“癍瘕积聚”的范畴。病机是由于饮食不节,忧思过度,脾胃损伤,运化失司,痰湿内生,气结痰凝久则成积。

    [临床疗效]采用纯中药治疗本病154例,显效99例,有效36例,缓解1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7%。

更多中药材
  • 需要煎熬的中药都建议尽可能在熬之前先泡10到20分钟,这样可以有效避免中药材因骤然受热,使其表面所含的蛋白质凝固,细胞壁变硬,从而不利于水分渗入和有效成分析出,造成药效降低。......
  • 很多学中医的可能知道中医有个病名叫虚劳,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专门有个血痹虚劳病,喜欢中医的朋友可以回去翻一翻,虚劳就是身体很虚,常年的虚亏,五脏都虚,叫虚劳。这个劳不是指的劳动,不是指的累,而是指的身体很弱的情况下,中医叫虚劳病。那这个“怯”呢......
  • 第一怕,怕你不运动,缺乏运动几乎是现代社会打工人的一种常态问题,那么脾虚为什么要运动呢?因为我们脾在中医上来说,主四肢和肌肉,如果你的四肢和肌肉平时很少活动,那么我们的脾胃又怎么可能强壮呢?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多多的运动。第二怕,怕你太压......
  •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个问题,阴虚简单的说就是火旺,虚火旺盛,有了虚火会有什么表现呢?最常见的就是口干口渴,平时总是爱喝水,然后就会出现潮热,盗汗,有的病人严重的时候啊,一觉醒来,汗水把整个的头发全部都打湿了。还有就是五心烦热,这里的五心指的是......
  • 今天来和大家说一说,中医上讲望而知之谓之神,望面色,望形体,望舌苔,望舌质,舌下络脉可以帮助中医对患者进行辨证,我们说舌为心之苗窍,这就说明通过舌相可以看出心脏的一些病态反应,特别是舌下的青筋,可以反映心血管淤堵的这样一个苗头。通常来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