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原发性肝癌

    本病是我国常见癌症之一。临床表现早期起病常颇隐匿,无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常通过甲胎蛋白的检测或普查而发现。常见症状有肝区间歇性或持续性疼痛,上腹胀满,食欲减退,上腹部肿块呈进行性肿大,全身症状有消瘦、发热、腹泻、黄疸,并发症有消化道出血、肝昏迷、肝脏结节破裂出血、继发感染等。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确切病因还不够清楚。可能与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有关,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HBV感染、黄曲霉毒素、亚硝胺类、偶氮苯类化合物有密切关系;营养不良和遗传因素也有一定关系。

    本病诊断主要依据典型的临床和体征,甲胎蛋白检查为目前诊断肝癌最具特异性的检测方法。铁蛋白、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均可增高。B型超声波检查、同位素肝扫描对肝内占位性病变有定位诊断价值。还有腹腔镜,肝穿刺,X射线检查、CT、MRI、血管造影以及腹水脱落细胞的检查等。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对高发人群进行AFP普查,佐以肝CT、血管造影,可发现无临床症状的小肝癌。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早期患者首选手术切除,中晚期患者采用局部放射治疗、化疗、肝动脉栓塞疗法,肝动脉插管药物灌注治疗,冷冻疗法和免疫治疗。

    本病在中医临床中多属于“症积”、“肝积”、“痞气”、“臌胀”、黄疸”等范畴。祖国医学认为情志抑郁,气机不畅,肝失疏泄,故见上腹胀痛,胃纳减退,苔腻,脉弦细;气滞血瘀,血行受阻,日积月累,故见胁下有积,胀痛不适,倦怠乏力,面色黧黑,消瘦,苔腻,舌质紫暗,脉细涩;脾虚生湿,湿郁化热,热毒内蕴,故见黄疸,发热,齿衄;臌胀,苔黄腻而干,脉弦数。

    [临床疗效]采用纯中药治疗本病102例,治愈5例,生存1年以上65例,3年以上21例,5年以上11例。

更多中药材
  • 郭世岳 河南省滑县中医院侍诊国医大师路志正,总结其调理脾胃法的特点如下。调理脾胃注重升降调畅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以升为主,胃以降为和。脾升胃降,纳运正常,共同完成水谷精微的消化吸收,化生气血,充养机体以为后天之本。脾胃升降失和,化源不足则......
  • 郭晓辰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毒性心肌炎通常以心悸,心前区痛,心胸憋闷,面色苍白,气短不足以息,乏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与中医多种疾病相关。在中医古代医籍中虽无专门记载,但有与本病相似症状的描述。如《黄帝内经》中即有“心惕惕如人将捕之”......
  • 笔者在临床中自拟活血化瘀方治疗某些血管性皮肤病,获效较好。基本方丹参30克,当归10~12克,赤芍10~15克,红花6~10克,牛膝10~15克,桃仁10~12克。亦可据不同病变随症加味,水煎服,每日一剂。案例过敏性紫癜:刘某,女,19岁。......
  •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的空肠病变引起的出血也属此范围。主要临床表现为呕血和(或)黑粪,伴有急性周围循环衰竭。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病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临床应......
  • 蒋玉清 安徽省亳州市华佗中医院笔者最近因饮食不节,出现腹胀、腹痛,自认为胃肠功能良好,而未予重视。但胀痛之症状逐渐加重,夜间常痛醒。虽大便不干但很难解,小便正常,舌红苔白,脉稍弦数。因按压腹部则痛甚,辨为阳明腑实证,以厚朴三物汤加味治疗: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