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胰腺癌

    胰腺癌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比较少见,好发于胰头部(约占80%),其余在体部或尾部。本病发展较快,易发生转移,病程较短。由于癌肿发生的部位及病程的早晚不同,临床症状和体征也各异。早期症状多不明显,多数有厌食及体重减轻。腹痛为最早出现的症状,多见于胰体及胰尾部,位于上腹部,胰头癌可偏于右上腹,胰体尾癌可偏于左上腹。疼痛为绞痛,阵发性或持续性、进行性加重的钝痛,大多向腰背部放射,卧位及晚上加重,坐立、前倾位或走动时疼痛可减,病程的进展可有黄疸,胰头癌黄疸较多见,且出现较早,癌肿局限于胰体,尾部时多无黄疸。出现黄疸多为晚期。黄疸多属阻塞性,呈进行性加重,伴有皮肤瘙痒,小便呈浓茶样,大便呈灰白色,体重减轻日益加重。乏力与食欲不振甚为常见,尚可伴有腹胀恶心、腹泻或便秘。晚期可出现腹部肿块、发热,锁骨上淋巴结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病因不明,可能与环境中致癌物质(工业化学物质)、咖啡、吸烟和慢性胰腺疾病有关。

    本病诊断主要依据上述临床症状、体征、胰腺B型超声波检查、CT检查可显示胰腺不规则肿大及胆囊肿大,结合B超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有确诊价值。胰腺肿瘤抗原(POA)以及糖抗原19—9(CA19—9)等,尤其后者有助于诊断。胃肠X线钡餐检查,可显示十二指肠框部扩大。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方法主要采用手术,化疗和放射治疗。

    本病在中医临床多属于“症瘕”、“积聚”,“黄疸”范畴。祖国医学认为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故见腹痛、皖腹不适、胀满;肝气犯脾,脾气虚弱,故见食欲不振,消瘦乏力,腹泻;脾虚生湿,湿郁化热,热毒内蓄,则发为黄疸,病程迁延日久,气滞血瘀热毒内结,则见腹块。

    [临床疗效]采用纯中药治疗本病17例,存活3年以上者9例;5年以上4例。

更多中药材
  • 小儿惊厥是脑功能暂时紊乱导致神经元导常放电所致,为儿科常见症。一般以1~5岁小儿为多见。临床表现现为突然意识丧失,全身痉挛性或强直性、限局性抽搐,发作时间过久,可因缺氧引起脑组织不可逆性损害。中医学称之为“惊风”,由于发病有急有缓,证候表现......
  • 王业龙 安徽省岳西县王业龙中医诊所决明子味微苦微甘,性平,微凉。归肝、肾、大肠经。功能清热明目,润肠通便。《神农本草经》将决明子列为上品,谓其“主青盲、目淫、肤赤、白膜、眼赤通、泪。服益精光,轻身”。《日华子本草》言其“助肝气,益精;用水为......
  • 魏文浩 魏斋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中医医院倒换法,以金元刘河间(《宣明论方》卷十五)的倒换散为代表方。此方治癃闭不通,小腹急痛,无问久新。亦属关格之病。《诸病源候论·关格大小便不通候》指出:“关格者,大小便不通也。大便不通谓之内关,小便不通谓......
  • 郭俊田 河南省西华县人民医院失瘖有虚实之分。《景岳全书》曰:“喑哑之病当知虚实;实者其症在标,因窍闭而瘖也,虚者其症在本,因精气内夺而瘖也。”《张氏医通》曰:“失音大都不越于肺,然须以暴病得之,为邪郁气逆,久病得之为津枯血槁……”实证 实证......
  • 皋永利 山东中医药大学关于“辨证分型”,中医界又有争论,反对意见认为,“辨证分型”会固化辨证论治的灵活性,有违辨证论治的根本精神,不利于中医临床思维的发展。笔者以为这是对“辨证分型”的误识。“辨证分型”对中医贡献巨大,不容否定。是对疾病基本......